中国在变化、农村在变化、农村的结婚彩礼也在变化。
上世纪50、60、70年代的结婚彩礼是听村里老人们说的。
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政府通过立法赋予了妇女的教育,选举等权利,提倡“男女平等”,取缔了几千年一直存在的妓院,但那仍旧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农村也不例外,婚姻都是父母做主,有爱没爱都是一生,有的结婚时才见第一面。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彩礼就是提点鸡蛋、送只鸡、送只小猪娃、手工缝的衣服、手工做的鞋,吹个唢呐、坐回轿,一间房、一个炕、一床被就把婚结了。那个时候的结婚就两个词——简单、热闹。
60年代,越穷越光荣。贫下中农最光荣,要嫁只嫁贫下中农。结婚要听从公社安排,典型的“红色主题结婚”: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对着毛主席像三鞠躬,然后才对父母亲三鞠躬,主婚人谆谆告诫新人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所有参加婚礼的人最后要齐念“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彩礼是大木箱、两只鸡、手工缝的四件衣服、两双鞋、2斤糖、少量的钱、粮票、布票。戴红花、穿军装、敲锣打鼓把婚结。
70年代,崇尚节约,年轻人的婚礼火热质朴。提倡新事新办,计划生育宣传遍地开花。当然结婚中红色政治仍占主导,结婚语录仍是一段毛主席语录,但结婚证后面加了:计划生育、勤俭节约8个大字。这时的彩礼有了很大变化,不光是大木箱、鸡、糖,衣服、鞋要“机器”做的,而且一买就是四套,钱也有了明确的数目120元、240元不等,好一点的送自行车、缝纫机。结婚时要三间房,一群人热热闹闹浩浩荡荡把亲结。
80年代、90年代、当今,就是自己亲眼所见、所经历的了。
80年代,市场经济已见雏形,大伙不在吃大锅饭了,凭自己能力赚钱,要嫁就嫁“万元户”的时代。粮食多、能挣钱成为主导。彩礼发生了很大变化,什么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已普遍,好多是自行车、录音机、电视(黑白的多一点),大皮箱、大衣柜,衣服是成套成套的买、一年四季的全买、鞋要皮鞋,各种色彩、各种式样,三间房、全装修,现金少则800元、多则6000元。吹拉弹唱已过时、杀猪宰羊办酒席、人情分子节节高、坐车(拖拉机)结亲才显威。
90年代,市场经济已经开始成熟,粮票,布票退出了历史舞台,崇尚“金钱”,发现钱是个好东西。打工潮的出现,结婚很费钱。彩礼五花八门:房(指新修的砖房)、大彩电、全自动洗衣机、摩托车、家俱衣服样样具全,现金少则6000元,多则20000元。在酒店班酒席,新娘出房把人迎、一切联络靠手机、坐车就坐小轿车。
如今,崇尚“时尚”。天南地北把亲结,家电房子全要新,衣服鞋子不重要,三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是一定要的,电脑家用车,复古婚礼,大办酒席是浪费,出门旅游度蜜月才时尚。
我的同事也要在今年10.1号结婚了,他们的婚礼是送给祖国国庆的最好的节日礼物,而祖国的60年周年庆也会使他们结婚纪念日更加难忘吧,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