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60年浙江档案解密 浙江告别无钢铁生产的历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在线09月11日讯  1958年,是改写浙江钢铁史的一年。位于杭州半山的浙江钢铁厂(杭州钢铁集团的前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第一炉铁和第一炉钢先后出炉,结束了浙江没有钢铁生产的历史,浙江的钢铁工业从此起步。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浙江的钢铁工业是一片空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对钢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改变浙江不产钢铁的被动局面,省委决定筹建浙江钢铁厂。省委第一书记江华说:“大家紧紧裤腰带,一定建个钢铁厂。”

  ●亲历者说

  半山脚下从零开始

  24天“搬”走一座小山

  1956年,任慰慈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浙江钢铁厂筹建处,一头扎进了轰轰烈烈的建厂工作,从此将大半辈子献给了半山脚下的这片土地。

  为了“浙钢”选址,勘察设计人员走遍了杭州郊区。任慰慈回忆说,当时候选的地址有萧山西兴镇附近、杭州转塘附近、半山等处。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环保等因素,位于丘陵地带的半山最终被确定为厂址。

  当时的半山,方圆几里之内,只有现在杭玻所在的位置有零星几户人家,一条两米宽的石子路,基础设施为零。

  “浙钢”的建设,始于1957年4月2日启动的运河支流疏浚工程,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杭钢的建厂日。半山周围没有大路,京杭大运河是当时唯一可以依赖的交通要道。施工队伍花了4个多月时间,疏浚了从厂区到运河干流3000多米长的水道,把一条本来只能通小船的小河两边各拓宽15米,河道深挖到3米,能通行50吨左右的驳船,此河后来一直被称作“杭钢河”。而厂区内装卸货物的码头,则被称作“高炉码头”。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资的进出仍然主要依靠水运,以及于当年10月修成的半山铁路专用线。

  当时的职工宿舍,就是一片四面透风的茅草房。“竹板铺上稻草当床。指挥部借住在寺庙里。喝水要到池塘挑。”

  但这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有句口号,叫“先生产,后生活”。参与“浙钢”建设是种光荣,所有参与者都怀着神圣的使命感。没人计较条件艰苦,没有人讲究个人得失,大家想的就是怎样早日把“浙钢”建好。

  此前,全省只有浙江钢铁厂的绍兴分厂于1957年11月26日炼出了第一炉铁水。绍兴分厂当时只有4座27.5立方米的小高炉,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人们迫切地盼望着“浙钢”早日出钢。建高炉、转炉等需要的基建材料,很多都是省领导亲自出面,到兄弟省份解决的。

  尽管条件艰苦,但建设者们干劲冲天。厂区施工和高炉建设同时进行。在半山这片小小的区域内,集中了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学生、农民、工人等各路人马。在“浙钢”的开建、扩建过程中,省市各级组织了多次义务劳动,每次动员都有上千人。来自北京石景山钢铁厂(首钢的前身)、鞍山钢铁厂、上海钢铁厂等兄弟钢厂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本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精神,为“浙钢”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

  “那个时候到处是人,一天到晚热火朝天,最多的时候有几千人在干活。”

  大型车辆和机械进不来,工人们就用手推车运料。没有起重机,重型建材就用滑轮吊装。大部分施工在露天进行,为了赶进度,建设者们24小时轮班,风雨无阻。寒冬腊月,工程也从未停止。工人们用24天时间,“搬”走了一座胡南山,40多万立方的土石,全部靠肩挑手抬的方式清运出去。

  因为要按照设计高标准施工,许多技术难题都是首次遇到,工人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讨教,或者大家一起坐下来想办法。“浙钢”在建设的同时,培养了浙江的第一批钢铁工人。

  前去采访的《浙江日报》记者,在浙江钢铁厂工地墙报上发现了如下几行诗句:“高大厂房平地起,工地面貌日日变。快马加鞭加油干,多快好省把厂建,不日钢水就奔流,千年理想要实现!”

  “浙钢”的第一炉铁和第一炉钢

  1958年2月26日7时7分,浙江钢铁厂的一号高炉提前一个月建成投产,一次成功,第一炉铁水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火热出炉”。激动的工人们用这炉铁水铸造了“第一高炉出铁纪念”铁块,上面有一句口号:“十五年赶超英国”,并给这几个字描上了红漆。这个“出铁纪念”至今仍然保存在杭钢厂史陈列馆内。

  受条件限制,一号高炉投产后,大多数炼铁环节仍然靠人力完成。比方说焦炭,大块焦炭无法直接进炉,但当时厂里既没有机器,也没有电,就组织干部职工、科技工作者和前来支援的省、市机关干部、部分院校师生与工人一起,靠手工将焦炭敲成小块。“一号高炉一天进料出料,有四五百吨的运量,全部靠肩挑人扛。”铁水出炉,流进事先挖好的砂坑里,降温冷凝成铁块,然后再用手推车拉到“高炉码头”,装船外运。

  两个多月后,浙江钢铁厂一号转炉投产。这是浙江省的第一套现代工艺炼钢设备,除两台鼓风机是前民主德国支援外,其他设备都是我国自己制造的。

  5月16日上午,一号转炉开始点火烘炉,17日10时30分,第一炉钢水出炉。浙江不能用现代技术炼钢的历史至此终结。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60年浙江档案解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起草
·60年浙江档案解密 从旧剧戏子到“灵魂工程师”
·留下历史的声音 浙江档案馆获赠抗震救灾语音资料
·本网27日直播:“与时俱进的浙江档案人精神”
·【文字直播】前进中的浙江档案事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