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专题稿件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辉煌60年——我爱我的祖国”网络作品大赛作品
【散文】三座桥的变迁

  在新昌县儒岙镇王渡口村,沿村而过的双溪上横跨着2座桥,一座是1964年建造的铁桥,长55米,宽2米;一条是2002年新建成的双溪大桥,长80米,宽8米,两桥并跨溪上,连同解放前那根盏口大的板桥铁链,给我们讲述60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

  解放前,铁链板桥屡建屡毁

  据王渡口村老人介绍,解放前,原先在双溪上,只有一座用铁链连接的板桥,板桥很窄,是只允许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以前两人在桥上相遇,只能面对面干吹胡子眼瞪眼。特别是到了雨季,大桥是每年都要冲毁一次,有一年,双彩乡下宅村一位小伙子要到对岸去砟柴,在经过大桥时被大水冲走,多亏王渡口村一位村民及时发现,用竹杆捞起,才幸免于难。所以那时候大家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每年雨季桥被冲毁,求神拜佛拜龙王,大水过后再修桥。修一回,冲掉一回,再修,再被冲毁,每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村里几位热心人几次想集资建桥,但是那时的老百姓吃饭也吃不饱,哪有钱修桥?

  解放后,自力更生造铁桥

  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群众战天斗地,修水库,建电站,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因此当王渡口村几位热心人再次提议建造一座固定大桥时,群众纷纷相应,你一角,我一元,四村八方的群众在自己并不宽余的条件下建造大桥。没有钱,就到建造现场出工出力,“那时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连小孩子也去帮忙的。”王渡口村党支部书记朱万平介绍说。在上级政府和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于1964年顺利建成了长55米,宽2米的铁桥,铁桥共建造3个桥墩,上架设结构式铁板,两旁设有护栏,允许几人同时通过,一改以前单人过独木桥的历史,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上世纪90年代,政府建造新大桥

  改革开放以来,王渡口村充分利用自身地理条件,发展以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新建造总装机容量405千瓦电站两座,每年有固定收入3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每年10多万元,2008年人均收入8356元,是远近乃至整个儒岙镇较为富裕的一个村。

  90年代末,为配合上三线双彩道口建设,由政府出资160多万元,建造了长60米,宽12米的新双溪大桥,从此新桥与老铁桥并架,相互映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邻近的群众到绍兴等地贩卖蔬菜等跨过新大桥就到新昌双彩高速道口,更便捷了。

  桥好了,路宽了。近几年来,王渡口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灯改造新装40盏,投入自来水改造10多万元,200多户农户受益。投资48万元新建了面积915平方米的三层村办公大楼,道路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以上,拆除露天粪坑200只,家家门口硬化道路,走进村里干净整洁美观。采用统一集中的方式建造了户改厕所,既集约了土地面积又实用美观,受到群众欢迎。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说,“现在村里介好,我一辈子修桥铺路做好事也想不到的事情,共产党做了。”

  近日,从新昌104国道改造指挥部又传来好消息,为配合104国道改造工程,在2011年,双溪上将建造又一座新桥,到时,路更宽,桥更大了。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散文】那年月兴修水利
·【散文】“穿”出一个新时代
·【诗歌】辉煌中国六十年
·【诗歌】美丽的乡村公路
·【散文】我家房变60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