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背井离乡打工13年了。因为家境贫寒,1996年,我念完初中三年级上半年,下半年便随一个远房亲戚来到江南的一个小镇上,在一家砖瓦厂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活。
砖瓦厂的活是很辛苦的。现在想想,在烈日下拉着200多块、近500公斤的砖块奔跑,或者阴雨天将沉重的一车砖从泥泞中挣扎出来,仍然心有余悸。虽然在家也是务农,但按几个老乡的说法,那时做的都是手上活。而那时,为了挣钱,这些活真叫“苦命活”。不过为了挣钱,在摇头、叹息、牢骚之后,还是接受了残酷的现实。
一个月过去了,原以为要发工资了,可以把自己用汗水换来的钱寄往老家。然而,厂里并没给我们发工资。后来才知道,砖瓦厂跟建筑工地上一样,都是发“年薪”的。不过你可别乱羡慕,此“年薪”非彼“年薪”,那种“年薪”简直是那个时候外来务工者的悲哀。我有个老乡,在厂里干了几个月,由于是发“年薪”,想先从自己的工资里“借”出一点钱来给孩子交学费,居然也没遂愿,他含着眼泪给妻子写信,叫妻子先借钱替孩子交上,说厂里平时不发工资,“我们拿的是‘年薪’”。
虽是“年薪”,到年底也是拿不到几个钱的。我那时年轻,也不会算计,年终结算,七扣八扣下来,拿到手的“年薪”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年薪”,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有一次在公司的班车上,有同事谈到工资话题,我便把自己拿“年薪”的事说了出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对于我来说,这是难以“一笑了之”的,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近几年来,劳动密集型城市,都在努力打造无欠薪城市,让我们不再拿“年薪”而是拿了“月薪”。除了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外,用人观念也转变了。我虽然没有文凭,但通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及对现代办公设备的熟练使用,居然坐进了某知名外资企业的办公室,负责一份厂报编辑。
今年,正值祖国60华诞,我很想把拿“年薪”的故事告诉大家。只有经历了那个拿“年薪”的时段,才能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才能感受到“月薪”背后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努力。
真的,如果不是时代的进步,我是想都不敢想的。为此,我感谢改革开放给百姓带来的实惠,更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我和我的祖国,感情也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