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花甲之年。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是一个老者的形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国家,他在六十岁之际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青春飞扬。这就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六十年,对于悠悠的历史长河来说,它只是一阵涟漪,而它却足够使一个国家铸造一段崛起的历史,也足以使三代人经历三段非同一般的经历。
六十个岁月,它见证了太多的东西。经历了这六十年的奶奶总是跟我感慨:“中国这六十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爱情篇
奶奶说他们那时候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结婚的时候年龄还都很小,一般女孩十六七岁就出嫁了,如果到了二十多岁还没嫁出去,姑娘的心里就会开始着急了。她们那个时候强调的是“人多力量大”,每家每户生很多小孩,奶奶就有六个儿子,外婆也有七个孩子。到了我爸妈的这一代就很不样了,爸妈说他们是自由恋爱,而且结婚也开始比较晚了,妈妈结婚的时候都二十五岁了。那个时候开始提倡的是“计划生育”,所以孩子明显少了,一般都是一家一两个小孩。而现在80后的我们越来越早熟,恋爱越来越早,结婚越来越晚,离婚越来越多,丁克家族也存在着不少。
生活篇
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最直接的证明。衣食住行,这是生活最基本的四大项。
奶奶的年代,一年只能穿上一次新衣服,而且都是自家纺织的粗棉布。到爸爸的年代,衣服的颜色和布料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如“化纤”、“涤卡”、“的确凉”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布料,不过他们的衣服经常都会打上补丁继续穿,老大不能穿了就给老二穿,老二不能穿了就给老三穿……直到不能穿了为止。如今,衣服真的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个人的衣柜都是满满的,甚至还有一些人一件衣服只穿一次。
奶奶说她小时候没少挨过饿,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实在忍不住了就吃草根、树皮。对于这样的一种场景,我曾经在很多的书上看到过,余华《活着》这本书里所写的有庆因为饿而瘦的皮包骨的样子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后来,生活慢慢变好了,爸爸说在过节的时候也能吃上猪肉了。到了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开始对经常可以吃到的大鱼大肉反感了,他们更愿意吃一些健康的果蔬,保持健康,保持身材。
茅草屋,这是奶奶最初住的房子,后天住上泥房。在爸爸结婚的时候,奶奶给他用砖盖了间新屋,屋顶是瓦片的那种。而现在的大多都是钢筋水泥房,里面设施齐全,人们开始关注房屋的装修,关注如何才能住得更加舒适。
在奶奶那会儿,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都是靠两条腿,所以也出不了什么远门。爸爸结婚的时候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在那时候有一辆自行车算是很风光的事情了,后来老爸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速度更快,去的地方也更远了。而现在,四个轮子的小轿车多了起来,奥迪、宝马满街跑,有很多人的家里还不止一辆。
教育篇
奶奶从来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因为那个年代对于教育很不重视,坚持“读书无用论”,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因为女儿大了留不住,都变成别人家的人了。正因为这样,教育成为了制约那个年代发展的因素。我爸妈比较幸运,都受过教育,妈妈上到了初中,爸爸上到了高中,在那个时候来说应该是很不错的了。不过当时还是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女孩受教育的实在很有限,大多都是在家带弟弟妹妹,帮家里干活。他们那时候的学费只要几块钱,拿到现在来说,那真的可以说是“天价”。说到现在的教育,可以说到大街上抓一把人,其中就会有几个大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普及,高中和大学大量地扩招,甚者还有很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现在每次放假回去奶奶都会问我还要读多久啊,我笑着说还有多久多久。奶奶就会说,要是在以前,你这个年龄早就当妈了。
娱乐篇
娱乐,这个词对于奶奶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劳作了一辈子的她到现在这个年龄都还不愿意歇下来,除了劳作她真的不知道还可以做更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听爸爸妈妈说当他们还小的时候最高兴得时候就是看电影了,因为那时候电影不是常有,所以每次放电影的时候他们都是早早地吃完饭,然后一大群兄弟姐妹各自带上一张小板凳去等着电影的放映。后来家里开始有了电视,黑白的,于是电视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娱乐工具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可以娱乐的东西,mp3、mp4、psp、手机、电脑……这一些日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很多地方可以找到乐趣,KTV、酒吧、游乐园、各处的旅游胜地……可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现今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性的消费,追求的是快乐、幸福的生活。
六十岁的中国是年轻的,并且将依旧年轻下去。还会有下一个六十年,中国人的血脉也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他们将会见证中国那闪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