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冷清的房交会现场
购房者无意买房
“原始股”,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一向是赢利和发财的代名词,因为购买了这种股票,通过上市可以获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额回报,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桶金”。
放眼楼市,也不乏“原始股”的身影。最近的就得数去年楼市低迷时,房企公司纷纷以“内部员工价”、“内部认购”等名义打折出售的低价房源,是无奈也罢,或是有远见也罢,反正当时有不少房企员工购置了自家公司开发的房子,成了公司寒冬里取暖的一根柴火。令人意外的是,仅仅大半年时间,这打折房摇身一变成了“原始股”,身价翻番,之前的低价认购反而成为炼金术,让不少普通房企员工资产至少增值百万。
楼市寒冬
“内部员工价”蔚然成风
自2007年末开始的一轮楼市调整周期到来,丝丝寒意透风入骨,到2008年下半年时,杭州房地产市场销售量急剧萎缩,部分日成交量甚至跌至个位数,杭州楼市深陷存量剧增、消费者深度观望的难解之局。在这种市场态势下,各种促销方式层出不穷,包括以前曾经被冷落的招数也重出江湖,并被“科学改进”,“内部认购”即是其中之一。
去年年底,继直接降价、特价房折扣等促销手段之后,杭州楼市开始流行“员工内部价”——只要是该房产公司内部员工,买房时就能享受到比普通购房者大得多的折扣,少则9折,多则7.5折。去年8月,一个位于余杭五常的楼盘早早地推出了员工内部价,声称员工买房可以打8折,当时该楼盘的市场售价基本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随着“内部员工价”推出后,该楼盘随后陆续成交了一些房源,成交均价只在6400-6500元/平方米左右。
对于这种做法,当时有房企高层表示,房产公司为内部员工买房打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市场行情平稳或者很火的时候,即使是内部员工,可能也只能享受到9.7折左右的优惠。“前两年,杭州房企给员工的购房优惠普遍在9.7~9.8折左右,低一点的也就在9.5折左右。有些‘抠门’点的公司,甚至一点折扣都没有,员工只享有优惠选房权。”因此,在他看来,当时杭州楼市频频涌现的大力度员工优惠折扣,主要原因在于楼市萧条,销售不畅,而通过员工内部优惠认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滞销房源,回笼资金,以解财务压力。“另外,之所以不直接面向广大购房者推出普惠制,一方面是借助内部员工帮忙托市,从而维持项目和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前期老业主闹意见,从而影响到项目销售。”一位房产公司内部人员坦言。
当时杭州楼市市场均价动辄上万元/平方米,内部员工价要低上一大截,而此番举动也的确带动了一些销售业绩,相当部分的购房者就是公司内部员工以及员工的亲戚朋友。
低价入市房企员工意外买到“原始股”
自掏腰包完成任务
一下子赚百万
“老实说,当时买下这房子,多少有些完成任务的意思,没想到回报会这么快。”江先生是杭州某老牌房产公司的员工,去年年底,公司开发的楼盘受市场大势的影响,销售不理想,为了让销售数字“好看”,公司推出了内部员工购房8-9折的优惠措施。“说是内部认购优惠,其实就是变相降价,每个员工还有销售任务,要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其他‘关联人’推销这批优惠房源。在当时那个市场,要说服自己的朋友买房并不容易,还不如自己买,反正从长远看来,投资房产不会亏本,所以就自掏腰包买了自家公司的房子。”
去年11月,江先生以90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了滨江某楼盘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如今,该楼盘基本是开一次“日光”一次,从今年三四月份至今,价格也是一涨再涨,目前已经涨到了15000元/平方米以上,江先生算了算,这套房子给自己赚了百万元。
错时买房
反而捡了个大便宜
对李先生来说,去年这个楼市的冬天并不冷。
在房产公司干了几年,李先生早就动起了换房的念头。“早在去年年初时就想换个大户型的房子,看了很多楼盘,最终还是觉得自己公司开发的楼盘比较合适。可2008年上半年仍处于楼市高峰期,当时城北楼盘的价格超过15000元/平方米,即便是内部员工也没什么优惠,想选好一点的房源却发现都被客户订走了,无奈之下,只好暂时收起了买房的想法。”
随着楼市由热转冷,李先生这个“业内人士”也开始观望,要不是公司内部的“员工价”,现在这套大房子可能还在天上飞呢。“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楼盘推出最后一批公寓房源,均价12000-13000元/平方米,已经比年初的价格降了不少,内部员工还可以享受折扣,加上当时公司鼓励员工买房,就挑了一套面积比较大、户型比较好的。现在想来,这次出手算是很成功,在二手房市场上,这批房源价格已经炒到了20000元/平方米以上了,反而后悔当时没多买几套。”李先生还是有些懊恼自己的眼光不够长远。
利用“员工内部价”
淘到不少高端房源
看看现在杭州的房价,万元房已经在市区内绝迹,就连下沙的房价都到15000元/平方米了,更别说位于市区优质地段、大公司推的精装修高端房源了,价格早就在20000元/平方米处徘徊了,不少还攀至三四万元/平方米。
“还好抓住了去年楼市低迷的时候出手,才有了现在的收益。”和其他多少有些无奈买房的房企员工不同,张先生算是主动出击,在去年年底利用“员工内部价”收罗了两三套精装修的高档房源,现在每套房子基本都已增值百万。
在房企从业多年的张先生一向有投资房产的习惯,只是由于资金的局限,一直只能购买一些中低价位的毛坯房。“从这几年的市场来看,大户型、高总价的高端房产其实更为保值,也更有升值空间,所以我一直想找机会淘一些高端房源。”张先生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找到了机会,自己所在的公司向来不给员工打折,但去年10月开始竟然面向员工打折了,张先生立刻下手了。“公司旗下的一个高端楼盘之前卖13000元/平方米左右,去年11月买的时候打完折只有10000元/平方米多一些,非常划算。”除此之外,张先生还利用朋友关系,弄到了钱江新城某楼盘的团购价,现在冲破30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当时他买来才10000多元/平方米。
市场火爆“内部价”不再房企员工换思路投资
现在要想再弄到一个“折扣价”恐怕是艰难无比了。自今年四五月份楼市回暖以来,许多公司基本取消了对内部员工的折扣,出动很多关系能弄到的也就九八折,像去年年底那样的“低价发售”早就成了历史。一些在房企工作的人员表示,如今他们要投资房产就得换换思路了。
“对房企员工来说,投资房产还是要比一般人早一些、普遍一些。但现在市场实在太火爆,房价一直飙高,人人都想买房做投资、保值用,好房源也很难抢到,所以现在投入楼市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大课题。”一位孙姓房企员工说。据他介绍,在他们公司有不少员工在各大公司取消内部价、折扣价后,还是投资了一些房产,但这些房产大多位于新兴板块,但同时又是一些概念板块,比如地铁、江景等。“这些楼盘即便在六七月份买价位也不是很高,不少新兴板块比如丁桥,到现在房价还没超过万元/平方米,还算投资得起。”
也有一些房企员工面对公司的“无折扣”,索性放弃了新房市场,转战二手房市场。“相比一些开盘价格较高的新房楼盘,反倒是一些二手次新房价格比较合理些,而且还是现房,买来投资或自住都很合适,安全感更高一些。”一位房企员工前阵子一口气买了几套次新房。(据每日商报讯 记者 金萍 李颀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