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坐落于药王山脚下的一个美丽山村,白墙黑瓦古色古香,山涧流水间腾起缭绕烟雾,被形象地称为“仙人谷”。而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来说,山乡美景早已没了感觉,另外一个时尚的名词却在他们心中浮现——“城市社区”。近年来,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城里人”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文体娱乐中心等我们都有,还有独创的“生产服务中心”,茶坪人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乐得合不拢嘴。
百户人家千字“福”
当我们一行六人走近衢江区黄坛口乡茶坪村,一村民指路说,往前一公里,就是农户最集中的村中心。按图索骥,并不如想象中的热闹和喧哗,零零散散几户农家依山而建,路上也难见人影。
然而,沿着隐藏在一棵古树下的台阶拾级而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规模宏大的居住群,清一色白墙黑瓦,农户家门前和窗檐下都写着的“福”字,正厅的屋檐下,有的农户写着“国泰民安”,有的则写着“和谐人家”。
“这是前年村里统一给外墙刷白,然后写上去的。”该村村支书吴耀富说,村里确定了农家乐的实施方案后,他们就集中力量搞村庄整治。茶坪村是省级贫困村,没有漂亮的楼房,村里决定将所有房子进行统一包装,以整体效应打动游客。就这样,全村280余户,打上了近千个“福”字。
村里有位75岁的老妈妈,三个孩子都在外地,她和老伴住在半山腰,出门往左拐是个上坡,往右拐是一个下坡。“以前我晚上都不敢出门的,泥路,高高低低,漆黑的。”老妈妈说,去年村里帮她门前的路修好了,上下坡还有台阶,最主要的是安装了路灯,这样她晚上觉得闷出来逛逛时,就不用担心滑倒了。
最令老妈妈高兴的是,村里搞了农家乐,她辛辛苦苦养的几只土鸡可俏了,“以前鸡养起来只能自己吃,现在经常有人过来买土鸡蛋和土鸡,价格也很好。很多外地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说这里的水好、空气好,吃的东西也环保。”
据了解,茶坪村自去年5月16日农家乐正式开张以来,已有50万元的收入。
村民小病小痛不出村
进入茶坪村地界,隔路相对的两块招牌特别引人注目。左边的一块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右边的是“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这是村头,位置最好,村里将这块‘宝地’拿出来,就是让我们看病更方便。”正在卫生服务站看病的村民老张说。
在茶坪社区卫生服务站里,村民汪和国坐在铺着毛毯的椅子上挂盐水。汪和国有关节炎,一到阴雨天就会疼,没有服务站的时候,他得坐车到几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以前,山里车少,看病不方便,他习惯了痛的时候熬一熬,不少村民也和他一样,实在熬不过才去医院。“现在不一样了,医院就在家门口,医药费也现场减免,非常方便。”他一边拿遥控器换电视节目,一边对记者说。
2008年8月,随着茶坪村社区建设的推进,茶坪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门接诊。服务站为茶坪村、长柱村、黄泥岭村三个村共2594个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上午门诊,下午出诊,无需挂号,村民在这里看病、抓药,直接获得20%的医疗费用减免。同时,卫生服务站为社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等内容一一入档备案。
当天,卫生服务站范三林医生算了下医药费,经减免,汪和国当天的医药费为32.4元。
据了解,卫生服务站开设6个月来,共接待村民480人次,减免医药费用7583元,人均门诊处方费75元。
蔬菜合作社乐当“红娘”
茶坪村的农户都知道村里有个社区生产服务中心,这不仅是因为中心能为农户的劳动生产提供着信息、技术及农资服务,还因为中心有根“主心骨”——衢州市衢江区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
33岁的陈建海是江山人,前年在茶坪村建基地种高山蔬菜,并成立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基地带农户的形式把劳动力、资本和农业生产资源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将茶坪村50多户成员户、400多亩蔬菜生产基地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对成员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种搭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运作。
去年仅四季豆一项收入,就达80多万元。“今年的四季豆种子已经发完,今年打工的人回乡较多,仍有人来要种子种。”
除了四季豆、西红柿、茄子等高山蔬菜,陈建海还向农户收购鸭掌菜等山间野菜,将茶坪村的“山区特色”推向市场,成为杭城等地餐馆的美味。
此外,他还“贴本”引导村民种金针菇。2007年7月,陈建海在黄坛口乡庄底村投资8万元,建起了占地2亩的食用菌基地。当年种下7万多袋食用菌,有了几万元收入。于是,陈建海以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向村民发出邀请,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陈建海从江山购进菌种,在基地培育。而后由他提供食用菌半成品,农户只需负责栽种和管理、出菇,陈建海负责收购和销售。
“我们的金针菇由农贸城发往绍兴、千岛湖、永康、遂昌等地。”陈建海说,针对不同的客户,他对产品进行了包装分流。“去年联系了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客户,他对金针菇品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我就进行了真空包装,每天近1500公斤的发货量,我们供了近两个月。”陈建海说,那批金针菇的单价比同类产品高出近4元。
但在头两年,陈建海的合作社却是在贴本种菇。陈建海说,基地前期投入比较大,短时间内成本难以收回。而刚加入的农户信心不足,他将大部分的销售利润都分给了农户,销售的运费就摊在了自己头上。“但这不会是亏本的生意。”陈建海说,等农户们信心足了,种菇的规模上去了,他贴的本就都回来了,而且会赚更多。截止到目前,茶坪村已有31户农户参与种菇。
技术“超市”任你“淘”
技术是生产发展的一道关。可是,茶坪村的农户显然少有这样的担忧。因为社区生产服务中心的“技术超市”拥有三级技术支撑,技术难题在技术“超市”里基本上能解决。
第一级技术服务来自于省科技特派员。去年下半年,茶坪村迎来了驻村省科技特派员。特派员将在一年的驻村期限里,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同时也将省农科院、科技高校的一些技术力量和科技信息带进村里。
第二级技术服务就来自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发展4年来,积累了一些蔬菜培育、种植、包装、销售等方面的经验。菜农、菇农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大部分都能在合作社寻找到解决方案。就拿金针菇来说,它的种植要求室温控制在22摄氏度以下,不然菇会烧掉。去年,茶坪村一位种植金针菇的农户室温没有控制好,龙海蔬菜专业合作社马上派人采取隔离、自来水降温等补救措施,减少了农户的损失。
第三级技术服务来自市、区农业局、蔬菜办等。村支书吴耀富告诉记者,自去年开始,他们的中心就定期以讲座、咨询会等形式,由市、区农业局、蔬菜办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
“去年,不少农户想种食用菌,中心就及时开展了食用菌种植技术讲座。”吴耀富说,中心就像一个大超市,农户在生产中遇到难题时,就可以到超市来“淘”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