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昭柱
创新实践与和谐文化的转换
杭州市在城市建设中以民主促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创新实践,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对于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杭州市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开展“破七难”惠民工程,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就医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行路停车难、办事难、清洁卫生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中切实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破七难”这样的惠民工程,全国各地都在程度不同地进行,它顺应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但工作难度很大,好事未必一定能做得好,做好了群众不买账的情况也是有的。杭州市提出并实践了“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思路,坚持“四问四权”,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贯彻于惠民过程的始终,实实在在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切实实践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通过“民主促民生”,在推动惠民工程顺利进展的同时,社区群众热心公益、安定有序、互爱互助、和谐进取蔚然成风。
杭州市还进一步从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主体日趋多元等新的实际出发,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培育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四界联动”的社会复合主体,广泛调动和汇聚民智民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在培育社会复合主体、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党政部门逐渐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规划、组织、协调以及维护公平与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的执政能力;知识分子的智慧与才能、各类行业组织的优势与潜力、媒体的职能与能量,都得以在新的平台和创业空间充分发挥和进一步拓展,形成了在城市建设中全体人民各展其能又和谐相处、不同群体主动参与又互为支撑、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生气勃勃的喜人局面。
杭州市的这些创新实践,使“以民主促民生”、“培育社会复合主体”越来越成为杭州市各界群众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创业路径和制度安排,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这就是活生生的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和谐文化,必将继续推动杭州市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作者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