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通西湖、还湖于民”。2002年开始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政府、市民、专家、业界、媒体自始至终参与了规划、决策、施工、监督、评价全过程,不仅使工程整体、而且使每一个建筑或景点都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专家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成为“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传世之作。
案例二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专门建立了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湿地公园专家委员会,负责咨询、论证和监督工作。工程实施中,无论是方案论证、规划展示、历史文化遗存开发利用、民居村落规划布点,还是景点取名都公开听取市民意见。工程建成开园前,还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对景观建设提意见。
案例三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
建立了“三会一公示”制度,通过召开调研会、听证会、座谈会、设置现场公示牌等形式,深入社区倾听民声、落实民意;落实“一路一表一方案”,对每条道路施工都细排了进度计划表,尽可能减少工程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定期“专家门诊”机制,除邀请专家参与设计会审外,平均每两周一次邀请专家来踏看工程现场,及时调整或整改不足之处。
案例四
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
在工程实施中,建立完善民主恳谈、民情访谈、重大事项公示、聘请义务监督员等制度。市建委与《都市快报》联合举办以民主促民生圆桌会,邀请相关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就中山路道路整治方案、道路建设文明施工、立面设计和整治方案、旅游规划、业态调整和老字号保护、文保建筑和御街展示等主题,广泛听取广大市民意见建议。
案例五
停车新政
在“停车新政”出台前,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十大问题”民意调查,对1.6万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机关、街道社区(市民)等不同层面的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停车泊位施划中,通过向市民发放问卷、征求意见表、组织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并通过交警、城管、社区(市民)“三结合”方式划定车位。对新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市民意见协调制度,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复。在实施过程中,媒体全方位介入,不仅为新政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更为老百姓直接参与新政酝酿、出台、实施的全过程搭建了平台。
案例六
“免费单车”系统
在项目论证过程中,充分听取原自行车租赁经营者的意见;在系统建设规划中,通过公示,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充分吸纳市民对免费单车的建设模式、规模、选址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服务亭和自行车样式选型上,通过媒体刊登设计方案,充分征求市民意见;在服务网点配置上,主动征求社区意见,并采用城管、公交、交警、社区“四结合”、“一公示”的原则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