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6日讯
解决就业要有相关产业扶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去年帮助37.8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对此,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团董事长楼永良认为,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主渠道”是鼓励一些吸纳就业人口多、占用资源少的产业发展,特别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占据社会资源较少的服务业和一些能大量吸收劳动力的产业。对此,政府应特别关注,并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
省政协委员、三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晓莺表示,要更重视家政服务业,因为这个行业入行门槛低,几乎不占用社会资源。“一个家庭雇用2个保姆的情况并不鲜见,杭州有近600万左右的人口,所需要的家政人员数量之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加强培训使农民工顺利就业
“身体壮,我们不愁就业;岁数大了,就业就难了。”这是来自常山的农民工刘勇军最担心的。
从2002年起,中天集团就尝试设立民工学校,现在集团的每个项目部都设立了民工学校。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采取措施,使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有技术在手,年龄大了就业也不会太难。”楼永良建议,政府应当通过财政、人力、物资等多种渠道,设立民工学校,并使之常态化、终身化,同时改善硬件,提升软件。
“同时,企业应该意识到,农民工和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农民工到企业来,是为企业创造财富。要让农民工有归属感,就业才会稳定,技术水平才能逐年提高。”楼永良说,中天集团不仅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还着重解决吃、住、洗等生活问题,从2007年开始,中天集团要求在每个项目部安装空调(北方安装暖气片),就这一项,公司就要多投入3000多万元。
最近一段时间,三替集团在杭州三墩的10000平方米职业技术培训住宿制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将专门为找工作的农民工提供免费吃住和培训。“今年准备至少培训6000人,希望通过培训,使农民工成为有一技之长、职业化的家政人员。”陶晓莺说。
及早谋划“农民工二代”的就业
来自遂昌的王引弟在杭州打工超过10年,她儿子在杭州出生,在老家呆的时间很短,对农村和农民生活十分陌生。这让她感到忧虑:“我们还知道怎么去种田,可儿子一直在城里长大。他今后要是在城里找不到工作,可就麻烦了。”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到‘农民工二代’大量步入劳动力市场时,他们的就业依然是个大问题。”楼永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谋划长远,从现在开始就抓好3个问题:尽快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抓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逐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