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10浙江(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851家浙江省农产品企业由浙江省农业厅带队到沪摆台。仅台州市就有130多种名特优农产品汇聚上海赶大集。
展会现场进行了39个项目的产销对接签约,来自上海的家乐福、家得利、华联吉买盛等大型超市,一次性团购了近5万吨浙江农产品。对不少企业来讲,要让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进军大上海,其中讲究不少。
番薯种大了卖不出去
上海农产品市场有多大?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农产品年需求量1000亿元,其中60%靠外地供应。上海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去上海各大宾馆餐桌看看就知道了。”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蔡建设用番薯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番薯种成鸭蛋大小就可以,大了肯定销售不出去。原因很简单,一般上海酒店将番薯做成五谷丰登这道菜,如果番薯过大,就搭配不上。
“这就是都市农业。”蔡建设说,盯着都市餐桌种菜,按需种菜,按单种菜,这样种出来的农产品就畅销。拿仙居杨梅来说,仙居已成为全国杨梅第一生产大县,杨梅种植面积达10.5万亩,一半以上销往上海,该县已连续多年在上海举行杨梅推介会,仙居杨梅品牌深受上海市民喜欢。
企业没规模别想进上海
拥有门店超过500家的上海农工商超市集团,曾在全国超市百强排行榜上排名第10位。该集团生鲜采购部经理何立新说,想要进入农工商超市的销售网络,生产规模的起步门槛是年产大米3万吨、肉类6000吨、鸡蛋500吨以上。
为何要设置这样高的门槛?何立新说,超市门店多,每天每家店配送1吨米,就要500多吨,加上超市一年365天都要营业,大宗农产品不能断档、脱销,因此在商品采购上只能选择有规模、有实力的生产企业。抓大放小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利于采购商品的品质管理和质量控制,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商品。
此外,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至关重要。台州市农副产品集配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秀德说,有了上海大企业的营销靠山,优特农产品就不愁没市场。该公司和上海天润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展会期间签下2000万元合作协议后,采用“市场+基地”模式,种植蔬菜直接供应上海。据了解,他们还将继续深化合作,再扩大台州农副产品种类,把更多台州菜卖到上海。
浙江农产品开拓沪上高端市场
展会上,嘉兴企业获得的订单额超过了全省订单总额的60%,从此次与嘉兴农业企业签约对象看,今年上海家得利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上海)超市等一批中高端超市成为嘉兴农产品的签单者,这表明嘉兴农产品已告别昔日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的困境,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开拓。
品牌认知度决定销售量。膳博士、五芳斋、佳佳豆制品等上海市民眼中熟悉的农产品,成了销售大热门。“上海人买东西就认品牌,不熟悉的品牌我们一般不会买。”一名上海普通市民的心里话道出了其中缘由。而对于一些初闯上海滩的嘉兴企业来说,受到的关注度则要小得多,就连在嘉兴本地具有很高知名度的王店“三园鸡”,也没有获得上海市民更多的青睐。不过,从今年开始,嘉兴已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建立了嘉兴馆,要想抢占上海市场的农业企业,可以借助嘉兴馆这一跳板,获得上海市民的认知。
宁波此次带了11大类1000余个品种的农产品参加展会。与往年一样,奉化芋艿头、象山海鲜、余姚榨菜、宁海茶叶仍是上海市民的抢手货。而宁波市各地近年来新推出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45元一箱的象山红一个上午就卖出400多箱;许多上海市民围在南方水产的摊位前,选购价格实惠的各式鱼丸;冠生园的正宗宁波汤圆吸引了上海市民的竞购。
“上海市场空间还很大,台州农产品还需努力。”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蔡建设说。以肉鸡为例,目前上海每天单鸡的消费达45万羽,经过10多年努力,台州市仙居三黄鸡、温岭草鸡先后打入上海市场,但目前台州鸡日销3万羽,占沪市场份额仅7%左右。除柑橘、杨梅、枇杷、文旦、西蓝花等特色农副产品在沪受热捧外,台州其他农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 (资料来源:台州日报、东方早报、嘉兴新闻网、宁波日报)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