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继蝉联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十强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新的经济运行数据又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0年,开发区预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30亿元,同比增长25%,全年再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又上新台阶,提前1个月突破了30亿元。全区经济整体呈现“规模扩大,结构趋好、发展加快”的可喜局面,为风云激荡的“十一五”收尾画上了精彩的一笔。
当前,开发区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低碳经济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新形势下,开发区深刻地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既是中央和省、市的总体要求,更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盛成皿说,如何立足自身基础,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以优环境、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为核心,具有杭州开发区特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开发区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开发区在电子信息、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四大新兴产业,成效斐然。
近日,开发区企业众泰汽车的纯电动汽车作为邮政、电力系统的服务用车亮相杭城,成为街头一道“绿色”的风景线。继去年首辆杭产轿车“下沙造”后,开发区汽车产业迎来了更为蓬勃的发展。根据最新发布的工信部公告,众泰杭州基地轿车整车生产资质获批,意味着众泰杭州基地具备了整车量产条件,并可以上牌和上市销售。同时,青年汽车乘用车项目也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将成为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及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是开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经历国际金融风暴的洗礼,开发区更加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二三产并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更加注重“效益优先”,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型,促进经济向规模化、集聚化、高新化、效益化发展。
开发区“两港八园”十大产业园区齐头并进,为构筑大平台夯实基础;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三年计划,重点培育扶持一批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梯队;默克医药、青年汽车、众泰汽车、康师傅新基地、松下新基地等规模超过10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纷至沓来,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强力后劲。
开发区的发展空间有限,但创新永无止境。开发区以强化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战略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利用下沙高教园区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发区深化产学研合作,累计促成合作项目120项,建成12个大学科技创业园。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0家以上。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东部人才港”建设,在前不久的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上,开发区一举揽下项目51个,引进人才达成合作意向51名,成为海外人才关注的一大热点。
开发区转型升级成效已初步显现。初步预计,201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70.9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总量的65.6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累计达214.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6.2 %。
上个月,1312辆公共自行车被投放到下沙41个租赁服务点,与主城区实现通租通还。这标志着下沙新城的市民出行也可享受到与主城一样的便利。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已日臻完善。这里有风光旖旎的沿江大道,有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东部“城市之眼”——金沙湖,有拔地而起的东部国际商务中心、文化中心、三甲医院、五星级酒店等一批公共配套、商贸服务设施和城市综合体项目,有三年种植2万棵大树的生态提升工程……环境是第一生产力。开发区深入实施环境品质化战略,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关键保障。
面对“十二五”,开发区的发展蓝图已绘就。在新的五年,开发区作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将更加突出,新世纪大学科技城的作用充分发挥,花园式生态型副城初步建成,成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国家生态和低碳示范园区,继续在浙江省、杭州市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