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
人间天堂与生态环保,这两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对有趣的孪生兄弟,在杭州的城市发展道路,绿色与低碳正日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
杭州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环保与生态,仍然是这个城市绕不开的话题。这一次,与会委员们更多关注的是——老百姓的耳朵。
政协委员卢军伟——高铁边能否竖起“消声墙”
沪杭高铁演绎的“双城记”无疑是2010年的大事件之一,政府希望它成为城市升级的驱动力,居民则展望它所能带来的交通便利。但就在高铁列车呼啸着穿城而过时,掩藏在高速背后的小矛盾、小纠结也按下了启动键——来自杭州市交通职业高中的教导处副主任、政协委员卢军伟提出了一则提案《关于在高铁两侧设置消声墙的建议》:
“据调查,丁桥兰苑位于沪杭高铁之北,之间隔一条华丰路,一条运河支路,相距不过几十米。每天来往的火车次数频率很高。
……
噪声和震动给高铁两侧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类似于丁桥兰苑的情况比较普遍。高铁与普通铁路高低错落布置,两侧没有相关障碍物,导致噪声传播甚远。”
卢军伟告诉记者,他的提案源于住在丁桥兰苑的朋友爆料。“这批小区是杭州市政府早期规划的经济适用房,高铁规划是在经济房开建之后才进行规划的。”高铁开通后,卢军伟实地去过,“声音的确很大,而且频次很高。原来那里是老沪杭线,每天有个10趟(火车)左右,高铁开通后,增加到了20多趟。特别是晚上,影响休息。”
“双关”还是挡不住噪音居民休息孩子学习影响不小
早在2009年7月,丁桥人论坛中一个名为《确切证实高铁离我们只有80米,而且是两条》引起了丁桥兰苑居民张弛的注意。帖子是由一位阳光逸城小区的业主发布的。由于阳光逸城、兰苑、美邻等小区都坐落在沪杭高铁的联络线周边,根据小区居民自己的测量,“联络线距离第一排房子65~70米,无绿化带遮挡、土包或其他防护措施。高铁主线距离我们房子约120米。采用全程高架,在我们这里刚好处于加速(减速)区。”对此,包括阳光逸城、兰苑、美邻在内的几个相邻小区居民,均表示了对高铁建成后噪音污染的担心。
张弛的房子位于兰苑面向高铁的第一排,看到这个帖子后,他就立即给自家的房子装了“双关”:除了阳台上本身安装的空心玻璃外,又在阳台与房间之间安装了空心玻璃的移门。
“之后,我们先后向12345、规划局、上海铁路局这些相关单位都反映过情况。”但张弛他们并没有收到有力的答复,还是看着家门口的高铁一天天建起,并迎来了沪杭高铁的通车。“声音还是很大,为此,我们还特意把房间与孩子的对调,就怕影响他睡觉。”换了房间、做了隔音装修,张弛担心孩子以后大了,高铁频繁的噪音会影响孩子学习。
张弛提出设置“消音墙”有他的理由。一份2008年11月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出具的《沪杭甬客运专线环评报告》,曾经提到过“由于本工程车流密集,车速较高,沿线各敏感点在无建筑物等遮挡时,路基地段150米内,桥梁地段200米内,多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采取声屏障、隔声窗等降噪措施后,敏感点声环境能满足相应标准或使用功能要求。”
但时至今日,几个相邻小区仍然“裸立”在高铁沿线上,声屏障与隔声窗均不见踪影。
安消声墙,沪杭线有先例专家说,噪音控制一直很难
卢军伟于是做了这项提案,他想帮这些小区的居民们问一问:1、这段高铁为什么没有设置消声墙,在高铁已经建成后重新设置消声墙的可行性有多少?2、高铁消声减噪的办法究竟有多少,相关标准如何?
第一个问题,记者将其抛给了上海铁路局。由于时值春运与周末,截至发稿时,本报记者仍然没有收到反馈。
但从沪杭高铁的相关资料中显示,其中,一个叫作“上海林水美地苑”的小区与丁桥兰苑的情况相似。据铁四院沪杭高铁设计负责人徐绪宝介绍,为减小对沿线高层建筑的噪音影响满足环评要求,沪杭高铁首次设计建设了国内高速铁路半封闭式声屏障,并在上海林水美地苑设置了300米长半封闭式声屏障。
第二个问题,记者将其交给了制造高铁列车的中国北车集团工程师苏文煜,这位从2006年起就被派往德国全程跟踪学习高速列车制造技术的工程师说,降音消噪一直是高铁建设的一道难题。“比如日本,许多高铁都铺设在沟壑里边,俗称‘铁路入地’。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噪音的问题,但目前的中国高铁无法全程实现,大部分地区噪音仍然很难控制。加装消声器、设置声屏障,采用了减振型板式轨等,都是比较常用的减噪手段。”
高铁开行时两侧25米之内,噪音应控制在120分贝以内。而附近的居民区家中,由此引起的噪音不能超过40分贝,这是苏文煜告诉记者的相关标准。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障碍物阻挡,即便小区与高铁有一定距离,但噪音仍然不会有太大的衰减。
京沪高铁指挥部总工程师靖仕元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铁的噪声远远高于过去的普通列车。
怎么解决张弛们的“耳朵”问题,卢军伟想了两个主意:种植高大的树木形成软性的消声墙;对运河支流进行淤泥清理,增强水流的震动传送阻力。
但首先,他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对这块区域进行环境评测:究竟是否该装消声墙,用数据来说话。
相关提案
政协委员姚利剑——
高架桥边,人民小学患“耳疾”
现状:位于杭州市新昌路100号的人民小学紧靠上塘路及高架,刚通车时还未见影响,但随着拱墅区的建设深入,来往不绝的车流让有着800名孩子的人民小学深受其扰。
教学楼与高架距离不足100米,上塘路高架靠学校一侧又没有安装隔音带,导致来来往往的汽车噪声传到教学楼和操场。在操场上体育课和活动课的老师,必须大声喊叫学生才能听到。许多老师上课都得使用扩音器,感觉很累。
回应:本报记者就此向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总公司征询,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上塘高架的工程已经过去好几年,一时无法还原当年的细节,但可能是设计上的原因。不过他表示,学校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如果情况属实确实需要安装,那么从技术上来说,补上这一段的声屏障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政协委员刘晓伟——
艮山门火车鸣笛噪音太扰民
现状:位于杭州绍兴路与文晖路交界的铁路艮山门站货场已建多年。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扩容,这一带已成为市民居住的密集区块,火车鸣笛已成为主要的噪音污染源,尤其是在半夜和凌晨也不停息,严重影响货场附近的闸弄口新村、流水苑小区、现代家园等上万户居民的夜间休息和生活质量,也给位于货场对面的下城区政府机关的工作造成噪音干扰。
这一情况虽已有历届政协委员多次反映,但至今没有解决。
政协委员杨灵萍——
噪音投诉,不妨统一电话
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音管理条例》所公布的噪音投诉电话来看,恐怕投诉的过程、投诉的渠道有许多难题。
首先,由于产生噪音的根源有许多,条例将其细化成16种情况,针对这些不同的噪音原因,又有高达10个之多的噪音投诉电话。
其次,还要分清噪音的种类,才能决定打哪个投诉电话。
建议:对公众设立一个统一的噪音投诉公开电话,同时组织一支现场调查的队伍……简化市民与政府执法部门的沟通渠道,减少投诉过程的繁琐,把为民办事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