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1日讯
员工招不满,推掉600万
“不好意思,公司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今年7月,你再找找其他企业吧!”昨天下午,宁波阿拉斯加包装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婉拒了一个价值10万美金的箱包订单。
近一年多来,她拒绝的订单总价值至少在600万美金,而去年该公司的总产值为700万美金。
拒接订单完全是因为无奈——公司有4条生产线,全部开工的话是可以完成订单的。但因为招不到足够的员工,两条生产线被迫关闭。
蔡凤英是宁波阿拉斯加包装制造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已从事招聘工作10年。在她的印象中,以前企业每年能招到近400人,但去年只招到不足220人,而且外来的人力资源明显逐年减少,招工是越来越难。
而这一情况,该企业负责人说,在上下游企业都普遍存在:“我们下游的面料生产企业,因为招不到员工产能下降,加上原材料涨价,去年面料出厂价涨了30%。”
这就带来了一个恶性循环:“去年我们生意特别多,工人也很忙,不过真的没赚到什么钱,就是因为招不到人,产能提不上去。”
应对“用工荒”,企业有神通
“用工荒”前,不少企业各显神通,应对这一困局。在这些企业看来,“用工荒”并不全是坏事。
新技术变出“机器人”,省心又省钱
嘉兴南湖的浙江良友木业有限公司,在产品抛光线上,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因此企业招工始终是个难题。
去年上半年,企业终于下定决心,开发新技术:一个月后,一种机械抛光代替人工抛光的技术投入生产线;又经过2个月左右的调试,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质量标准。“新技术节约大量人力,一年让企业省了150万的工资。”企业一名相关负责人说。”
腾笼换鸟,生产线西迁,研发中心留守
在奥康董事长王振滔看来,应对“用工荒”不难:“我们早将主要生产部门转移到重庆,温州总部主要负责设计和研发等。”
从2003年开始,奥康集团在重庆投资建造了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奥康大部分鞋子的生产都在重庆完成,这就解决了用工问题:“留在温州的总部,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依然是企业最核心的部分,依然在创造着最大的价值。”
光涨工资还不够,买了社保更安心
去年年底,温岭横峰一家鞋厂的阮老板接到20多个老员工的辞职信,这让他措手不及。员工告诉他,其他企业给的待遇比他好,除了年年涨工资,还买社保。
几番谈话,阮老板终于发现,员工现在关心工资,同样也更关心长期的保障。
春节刚过,阮老板给所有员工打电话:“许诺将他们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提高到2000元,再给他们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后三十年,浙江要靠创新取胜
省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
卓勇良
浙江产业结构三十年来比较雷同,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极度短缺,尤其是低层次的普通工人。
虽然短期内“用工荒”会直接影响生产,但这种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变成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前三十年,浙江靠低成本廉价劳动力要素取胜,后三十年,要靠创新要素。
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力短缺是长期趋势,必须要有长期的应对策略。要加快产业结构,善于用机器替代人工,加快技术进步,勇攀价值链上端;政府要强化服务,到劳动力输出大省招揽劳工;同时要引导本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人尽其材。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诗达
浙江要应对愈演愈烈的“用工荒”,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端产业的企业利润薄,劳动生产率低,想给农民工涨工资也力不从心。
加快产业的梯度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在市场竞争中早占据制胜高地。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应该给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实现市民待遇,使他们有归属感。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还可以有力地推动消费,消费需求扩大了又会催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