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聚浙江
浙江虽然算不上产粮大省,但在这里,全国各地的特色粮食都十分丰富。江西、安徽的早稻,河南、山东的小麦,黑龙江的东北粳稻……浙江消费者家门口就能买天下粮,与我省的粮食产销合作格局建设密不可分。
目前,我省已与黑龙江、江西、山东等12个主产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在省外建立相对稳定的各类粮源基地280万亩,可提供的商品粮源约100万吨。
这种看不见的关系,在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批发市场显得淋漓尽致。这座占地150亩的市场,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152家粮食经营大户。2010年,该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59.87万吨。
浙江是黄河杂粮有限公司主要的销售地区,年初八,在浙销售点东明杂货经销处已经开业卖货了。老板娘张凤云已在杭州待了十几年,对浙江市场了如指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杂粮的需求量很活跃。
说话间,邻居伟胜粮行的老板王金也凑了上来。他的父亲已经在浙江待了十几年,现在他也帮着父亲贩销东北大豆。对他而言,浙江的生意很稳定,光顾他最多的,是杭州鸿光、祖名这几家老牌的豆制品厂。由于销量稳定,每月都有一百多吨的大豆销量。
在批发市场,单看店面大小是无法判断大户规模的,因为这里的经销点更多的是粮食贩销户的中转站。粮食往往直接从原产地发往订粮的目的地。元宵节未过,不少经销店已经开门做生意。市场里,运输车辆不时进出,开始出现热闹的气氛。
省粮食局负责人表示,在将来,浙江市民不仅能尝遍全国各地的粮食,甚至全世界各种粮食。“十二五”期间,浙江的粮食市场流通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将推进国际性粮食物流集散基地、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和地方性粮食物流中心等多个层次构成的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基本形成一个集粮食流、现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开放性、全方位、多层次粮食物流网络体系。除了杭州,还要将舟山、宁波建设成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主产区“无缝化”散粮对接枢纽。除了市区,更要将农村购销网络建立起来,大力发展便民粮油服务网点,“到时候,市民甚至可以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天下粮。”
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一间小麦粮仓,散发着特有的麦香。这间粮仓的1250吨小麦是2007年入库的,至今却依然保存着小麦特有的香味。粮仓保管员张云峰告诉记者,衡量小麦储存品质好坏时,检化验人员会按要求把小麦磨成面粉,做成馒头,“依然好吃,与当年新产小麦做成的馒头相差无几。”
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时时控制粮食的温度和湿度即可,而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因为浙江属于中温高湿生态储粮区,在自然条件下其实不易安全储存粮食。作为保持粮食品质的“晴雨表”,时时控制粮食温度是各地储备库提高粮食仓储管理水平的重点,而在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已经成为基本管理手段。
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的每个粮仓都设有六个小盒子,而这六个盒子,监控着一幢粮仓内180个测控点。这些测控点24小时监测着粮仓内粮食的温度。一旦温度出现异常,储备库的粮情信息化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启动自主创新的一套智能型温控系统,调节温度。与粮食储备常用的谷物制冷机相比,这套系统不仅造价低,而且能耗约为后者的1/2。
靠着这样一系列的科学保粮技术,这家储备库1/3以上的储备粮食无需通过化学药剂熏蒸防治,真正做到绿色生态储粮。
目前,我省已有60个中心粮库获得“星级粮库”称号,1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位列全国第二。在浙江,陈化粮的概念已成历史。
除了提高粮食品质,逐年扩大粮食规模也是强化粮食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3年时间,我省各地储备粮规模已增加50万吨。除了扩大地方粮油储备规模外,全省各地的粮油储备库对现有的仓储设施进行改造,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仓容能力。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还将完善“星级粮库”的考评标准和办法,着力推进生态粮库建设,逐步实现常规储粮方式向生态储粮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