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8日讯 3月2日,是兰溪市梅江镇干部下村进农户的日子,晚上7点,13个小分队奔向镇里的12个村。
这些小分队由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每个小分队5人,每周两次夜访四家农户以上,每次3小时,重点走访困难户、老党员、老干部、矛盾纠纷长时间未调解户、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并将走访谈心所得到的信息、问题、意见、建议等当天反馈,次日解决。
记者先后跟随小分队夜访,看看13个小分队都遇到哪些事情。
一个难题解决了
“你们是我的大救星。”梅江镇太平村村民李翠妹对上门夜访的镇干部说。
李翠妹从事来料加工多年,村里村外发展了很多加工点,势头很好。但是,在上次夜访中,李翠妹却大吐苦水:从去年开始,遇到了缺资金、少劳力、场地小等问题。这让镇干部很吃惊,平时看她做得很不错,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困难。
第二天,镇里马上与兰溪农村合作银行墩头支行联系,帮她争取到了5万元贷款。同时,为她牵线搭桥,联系了新的合作伙伴,解决了人手不够的问题。今年,镇政府针对她的加工点多、不便管理的实际,积极协调,帮她解决了厂房问题。现在李翠妹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动情地对记者说:“要不是干部夜访走得勤,我的问题能解决得这么快吗?”
一场纠纷平息了
在白沙村村民陈建平家夜访时,镇干部发现因邻村砖瓦厂施工造成果树枯死,村里10多户村民和对方闹矛盾,赔偿问题一直谈不好,村民们要去拆砖瓦厂。
当晚,夜访的镇领导向两村村两委了解了情况,第二天一早,召集双方的村委会、业主和村民一起协商,当天不仅解决了赔偿问题,而且也拿出了补救方案。
在墩头村杨村自然村,村民倪国红告诉记者,过去是村里的各种问题等人,有的乡镇干部还怕事情,不喜欢到村里来。现在乡镇干部不仅主动上门夜访,主动找问题,而且都能给村民及时解决。
一个项目落地了
一家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到下马桥头村投资创办现代农业项目,部分村民不愿意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这样棘手的问题,通过夜访现场办公,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夜访小分队专门约了村干部和投资业主,到这些农户家中现场办公,第一次村民不爱搭理。村干部“自言自语”地向农户解说项目将给村民带来的前景。第二次上门,原来不爱搭理的村民,开口问一些关心的问题。到了第三次,村民终于愿意把事情摊到桌面上谈了。第四次上门,大家很爽快地与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一间危房加固了
东塘村的孤寡老人周樟柒今年74岁,他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久失修,已经成了透风漏雨的危房。但是,靠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元低保金和60元农民“退休工资”生活,他没有能力修缮。村里虽知道情况,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村干部把夜访小分队带到了老人家里。大家看到老人住着这样的房子,现场打电话给镇里的领导汇报,镇里马上召集工作片、村及规划部门负责人赶到老人家里现场办公,当晚就给老人筹集了一万余元资金。不到半个月,老人搬进了翻修加固一新的房子。
一个思路清晰了
许多“老大难”问题,通过夜访解决了。梅江镇委书记胡纪土说:“这说明什么?说明问题就出在我们干部的作风上:没有及时发现问题,错过了时机;没有与群众推心置腹的交流,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夜访解决了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所以群众喜欢,效果也好。”
夜访自2009年10月开始在4个村试点以来,镇干部的工作作风改进了,办事能力提升了,与群众的距离也拉得更近了。
夜访在52个村全面实行后,镇里还出台了民意公示制、定期汇报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桩桩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把夜访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列入镇机关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