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5日讯
前阵子,温岭上万吨白菜滞销,由于收割成本高出卖菜收入,有些菜农宁愿让菜烂在田里;眼下,番茄集中上市,黄岩院桥的菜农发现,番茄每公斤只能卖到2.2元,相比去年3元的价格,每亩要少赚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市很多农产品无论在市场开拓、品牌营销,还是在产业链延伸上,仍走着传统农业的发展路径——
“什么价?”
“一块一!”
“这么贵?你们这有开出一块零三分的。”
4月22日10时许,春雨淅淅,黄岩院桥镇浦口杨村黄达法家门口来了辆收购番茄的小货车,车主走到黄家堆满了小半个大厅的番茄前,随手拿起一个,边吃边询着价。
“这个价已经是最低了。”黄达法极力挽留这位外地过来的商贩。
番茄价格跌了两三成
眼下,我市各地种植番茄的农户,正面临着和黄岩院桥镇浦口杨村黄达法一样的难处。黄达法家种的13亩大棚番茄,去年亩产达7.5吨,但去年年底雨雪低温天气,今年亩产只有5吨出头。按理说,产量降了,价格应该上去,但事实相反,番茄自开采以来,价格却一路下跌。
院桥番茄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崇森摇着头说,最初合作社试着以去年的价格开卖,但发现“与去年一天能卖四五车相比,现在一天能卖一车就算不错了。”基地1500多亩番茄还有近半数没摘完。
每公斤番茄2.2元什么概念?杨崇森算了下,种一亩番茄,不算劳力,仅投入肥料、种子、农药、架篷、请小工采摘等,要8000元左右,现在亩产利润2000元到头,如果价格还往下跌,那一年就白辛苦了。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我市番茄种植主要集中在黄岩院桥和路桥螺洋街道,全市番茄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其中院桥近8000亩。
价格大跌之痛
番茄缘何价格大跌?业内人士认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总体种植面积扩大,总量猛增。
市农科院副院长冯春梅说,今年2月份开始,温岭大白菜滞销就是前车之鉴。虽然早在今年2月,温岭大白菜滞销苗头初显之际,当地贸粮局、农林局工作人员就深入到田间地头,每天关注白菜市场的需求、价格信息以及农户存量情况,并帮助农民联系台州市内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为大白菜销售牵线搭桥,卖出3.5万吨大白菜,比去年还多5000吨,但不少温岭菜农对于这次盲目扩种带来的后果仍感到后怕。
“供大于求,自然会影响价格。”冯春梅说,“今年,其他省份的番茄产量也在增加,湖南、山东、山西等地番茄也大量涌入市场,货源非常充裕。”
院桥镇农办一位工作人员说,受去年低温雨雪影响,周边温州、福建等地灾后重建补种番茄,正好赶在同一季节上市,拉不开时间差,出现总量冲突,导致价格过低。
客观原因之外,更要害的问题还在于,对于仍以传统耕种的农民而言,刚刚萌发的市场意识使他们只看到赚钱风光的一面,对于可能到来的风险却缺乏防范。
市农业局产业发展处处长周新革认为,很多农民只问种植不看路,大部分农户的种植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什么我种植什么”,而是看人家种什么赚钱就跟着种,市面上什么卖得贵就跟着种什么,从而陷入“菜贱伤农—减少种植—价格升高—扩大种植—菜贱伤农”的怪圈。
如何避免“菜贱伤农”
“没有想到今年番茄价格这么低,现在也不知道运到哪里卖。”22日当天,受访茄农表达了他们对获知市场信息的渴求。
冯春梅说,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仍缺少有效的对接。他认为,在农户个人和合作社能力有限的现状下,需要政府更为有效的引导措施。“引导、帮扶发展有特色、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并不是简单的补贴种植、技术服务、招徕客商。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的研究还应更细化,信息还应更灵通,引导还应更有力。”冯春梅认为,“农超对接”是订单农业的典型代表,不仅有利于削减流通成本、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而且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种植,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现在最为关键的要把这种临时性的“农超对接”常态化、规模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今鲜活农产品受不易储藏、包装简单等因素的制约,价格提升非常困难。如何让农产品提高身价,在市场上取得更高收益?业内人士认为,学习我市柑橘和西蓝花在深加工上成功运作,使其耐贮藏、耐运输,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院桥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王公斌说,这次“番茄价跌”使他重新思考今后番茄产业发展路径。他说:“今后我们将把番茄种植面积控制在一万亩以内。现在正在谈一个2000万元的保鲜库投资项目。”
市农业局农产品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订单农业是降低种植户种植风险最有效的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