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今年5月15日,是第二十一个法定“全国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为:“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昨天,浙江省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在宁波市鄞州区举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部分贫困聋儿赠送了“智能语言训练仪”。
去年,我省123名聋儿复聪
看到7岁的小杰在台上跳着唱着,和正常儿童一样欢乐,父亲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小杰患有先天性耳聋,母亲是智力残疾人,靠父亲摆摊卖蔬菜为生,四处求医,没有一点效果,而植入人工耳蜗需要近20万元,对他们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去年全省首次开展“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小杰成为我省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免费手术的第一批受益者,小杰从此告别了无声世界,开始快乐地生活。
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如果错过这个最佳康复时期,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导致终生残疾。
去年4月,省残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和省民政厅联合出台政策,建立了我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并在全省首次组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其中包括了为0~6周岁贫困聋儿、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1~6周岁贫困聋儿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等项目。2010年,全省共有2485人得到抢救性康复,123名贫困聋儿获得省项目免费提供的人工耳蜗手术。
非贫困家庭儿童也能获补助
目前,我省共有4.37万6岁以下残疾儿童。其中0~6周岁、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有3500多名,每年的数量还在增加。
为了让全省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指适合相应治疗手段的人群)的0~6周岁残疾儿童得到抢救性康复,今年,省政府把启动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列入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省残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厅再次联合出台了新的政策,在全省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范围从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扩大到非贫困家庭残疾儿童。
对残疾孤儿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内的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康复训练补助,对符合人工耳蜗手术条件的贫困聋儿免费提供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对低保标准150~200%家庭的残疾儿童以及一家多残、一人多残、重度残疾、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贫困残疾儿童补助标准的50%给予补助;对其他家庭的残疾儿童,按照贫困残疾儿童补助标准的25%补助,争取在2年内完成目前已入户调查统计的全省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
在全省最早建立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制度的宁波市鄞州区,建立了聋儿语训康复机构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3年来共为100多名残疾儿童提供了抢救性康复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全覆盖。
琴芳(化名)的孩子在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于是她放弃工作,带着孩子到处求医,让她的整个家庭不堪重负。就在她为孩子的康复一筹莫展之时,鄞州区残联建立了“星星乐园”,她的孩子得到了专业康复训练,每月资助也从当时的600元提高到了去年的950元。现在,她的孩子基本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动作协调、情感交流能力明显提高。“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家长,还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一天天康复起来更高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