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再造一个新温州
曾几何时,“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江南水乡成了温州人尴尬。山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34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的事实,让土地成为温州稀缺的生产要素,与温州“国际型大都市”的身份相去甚远。
“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在解决大型基础设施用地后已经所剩无几,有些县每年真正用来发展工业项目的土地甚至只有几十亩。”2011年1月,在全市形势报告会上,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明言道,“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另一个事实,温州拥有几近和陆域面积等同的1.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近600多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造一个海上温州!”
“海上温州”是一个大概念:借助围垦造田,温州的港口优势才能转化为产业集群优势,才能带来临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才能让温州继杭州、宁波之后,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核心都市圈。
站在瓯江与东海的交汇处,初夏的暖阳,在蔚蓝的海洋上镀出浅滩围涂的粼粼金光。机器轰鸣、人声攒动,吊臂、货车、工程车来回穿梭,踩着雨靴、卷着衣袖、戴着工程帽的施工人员逡巡不停。“这是我们的规划展示馆,”指着东片的一幢建筑,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黄纯诚骄傲地笑了,“西面我们还将建成五星级国宾馆和总部经济大楼,两年内可以完成一期工程。”
面积24平方公里、总投资90亿元的浅滩一期工程建设,“是瓯江口新区的重中之重”,黄纯诚说。在海上温州的蓝图中,浅滩一期将在这片处女地中,以中间公共走廊为界,南面打造宜居的生活居住地,北面则借助临近海港、空港等优势,构筑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从建设现代物流园着手,逐步带动旅游休闲、科技服务等其他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浅滩一期15万平方米的服务业发展启动区已经调整到位,围区回填正加速推进,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中粮、盐业海信等物流、商业综合体企业将随后进驻。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的“九区”之一,也作为全省最早批复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达370平方公里的瓯江口新区,是“海上温州”至关重要的一环。瓯江口温州区域位于温州都市圈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黄金位置,集内河、河口、深水港于一体,囊括了洞头——灵昆——浅滩围垦的重要发展轴。在“十二五”规划中,瓯江口将实施重大围垦水利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生态基础项目、宜居社区开发工程等八大类工程,总投资1350亿元,打造成温州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重要集聚区,成为温州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010年12月底,在一片悄无声息中,另一处围垦热土低调通过项目验收,7035亩滩涂围成的可建设土地毫无疑意地当选为温州迄今最大的滩涂围垦造地工程。这,就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山垦区。
通过验收的丁山2标,是总面积为1.18万亩的丁山垦区围中最大标段,工程规模为7035亩,吹填量1200万立方米,造价5.15亿元,从2010年3月4日正式启动以来,共费时627天。而根据丁山垦区的招商规划,只有符合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关键汽车零部件和生物医药等五大百亿新兴产业才有资格入驻,温州人转型升级的迫切与野心展露无遗。正如陈德荣所说,“温州的发展绝不是盲无目的、毫无意义的扩张,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定要走出走好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和的发展之路,成为长三角不可或缺的滨海大都市”。
围垦出的处女地,犹如一张白纸,在那上面,可以描绘出各式各样关于城市的新构想。不同于瓯江口和丁山,2010年6月,台湾远雄企业考察团的到来,则让人看到围垦地的另一道风情和另一种可能。
作为苍南县重点引进项目、占地面积约1万亩、总投资约30亿元的“台北小镇”,没有让政府投入一分钱。中国新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开发,苍南县政府则以海涂资源参股并占有超过50%的股份。占地4500亩的产业园区,主要对接台湾的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产业;2400亩的高档生活住宅区,按广东碧桂园模式“量身打造”;1500亩的中央公园,既是小镇“绿肺”,同时又承担健身体育、景观休闲及防洪排涝等功能;还有最具风情的1700亩左右的商业文化街,兼融台湾商业与人文气息于一体,交错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
“很美,很漂亮,也让人感到很温暖”,台湾远雄企业集团董事长赵藤雄如此评价,“看到心、看到情、更看到两岸携手发展的巨大潜力。”
“项目建成后,将使温州市快速融入海西经济区,促进苍南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苍南沿海办有关负责人说。
专家认为,以“台北小镇”为载体的临港产业新城,是苍南继龙港建城之后的又一创举,它的建设模式适合于长远发展,今后集纳性与规模化的新城,将成为鳌江流域的中心城市。目前,“台北小镇”已完成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完成七通一平等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瓯飞滩围垦工程将成为下一个热点。据估算,如果把瓯江口浅滩围垦和瓯飞滩围垦两块加在一起,将新增近4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相当于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的两倍。还有丁山围垦、永兴围垦和天城围垦,围垦成功后,三大围垦区将连为一片,为温州滨海城市和沿海产业带建设拓展后备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温州滩涂围垦实施面积共计24.67万亩,5年累计完成投资42.9亿元。根据“十二五”规划,温州将转变围垦开发理念,推进生态围垦,保护海岛、港湾及大陆岩石岸线,集中开发利用三大江河口地区平直、泥质、淤涨型岸段的成片滩涂资源。将重点实施58万亩围垦工程,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比“十一五”完成的投资数再翻两番多。目前,已圈围完成的围垦工程,将分别为温州市瓯江口新区、温州(龙湾)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洞头县新城区、温州状元岙深水港区、杨文工业区、瑞安经济开发区、平阳沿海经济新区、苍南临港产业基地等提供发展空间。
如果说港口和围垦,给温州带来发展的硬件,那么交通,则是盘活港口和围垦地的关键。没有完善的陆海联动集疏运网络,没有高度发达的物流服务体系,港口永远是“酒香深巷人未知”,而滨海大都市更是一纸空谈。
从“瓯江时代”到“东海时代”,从“滨江之城”到“滨海之城”,“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的理念,折射出温州人对交通理解的深层次变迁。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指出:“当前,温州交通建设正处在从‘通道’向‘枢纽’转变的历史关口。只有下定决心,大干快上,温州才能抓准抓住这次海洋经济的国家战略契机,实现温州第三次跨越式发展。”
诚然如此。从区位条件来看,温州是长三角和海西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只有通过改善温州区域交通条件,加快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从全省情况来看,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如果不加快大交通建设,温州将很难融入全省“1.5小时交通圈”,在经济上再落一课;从温州地位看,建设“交通圈”,实质上就是拓展“经济圈”、“都市圈”,才能够发挥港口优势,吸引更大腹地范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温州集散,拉动临港产业的进园落户,从而确立温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并为温州转型升级打好基础;从改善民生角度看,住房难、出行难已经成为温州群众意见最大、呼声最高的两大问题,只有通过强化综合交通理念,系统地考虑城市发展的多层次要求和满足市民出行的多样化需求,才能让温州再一次成为“宜居之城”、“幸福之家”……
洞头状元岙港的“变身”,正是一个关于交通的“现实说法”。状元岙深水港区是温州三大核心枢纽港区之一,2004年年底一期开工建设,2008年,状元岙港区一期建成两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其配套设施,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30万吨,其中集装箱20万TEU(标准箱单位)、散杂货70万吨。然而,自2008年8月试开港起,当年4个多月仅接卸一宗4.36万吨的货物,2009年全年货物吞吐量仅为60来万吨,其中集装箱0.09万TEU,货物不足1万吨,其余均为散杂货。港区一期集装箱吞吐能力发挥不足3%,总体吞吐能力发挥不足30%。曾经斥巨资建造的状元岙港区一期,如今仅靠接卸散杂货“艰难度日”,这样的事实一度让温州人心痛不已。
“港区吃得不对味、吃不饱的主因,并不是温州及港区腹地浙西、赣东等地货源不足,而是连接港口的公路及桥梁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一些超大型集装箱卡车进不来、出不去。”状元岙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真谛。
的确如此。当时,进入状元岙港区的陆港货物运输通道只有一条半岛接线公路。公路双向二车道、设计速度低、路基宽度窄,无法满足大量超大型集装箱卡车通行。“屋漏偏逢连夜雨”,沿海铁路温甬集装箱动车组专列的正式开通,高效、安全、准时、低价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宁波北仑港的崛起,都再次重创状元岙深水港区。难怪有人坦言,“公路有多大,港口就有多大。”
为破解状元岙港区集疏运的难题,温州市开工建设连接港区的77省道洞头延伸线、连接大小门岛石化港区的大门大桥、连接乐清湾港区的疏港公路和铁路支线。同时,港区公司也积极联系水运企业,通过水陆中转、水铁中转、水水中转模式进行国内货物运输,通过承揽对外贸易逐步带动了港区内的对内物流。据港航部门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状元岙港区货物吞吐量为100万余吨,大约是去年同期吞吐量31.25万吨的3.2倍;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67.95万吨,大约是去年同期0.47万吨的144.5倍。今年以来,共有14艘外轮进港,创季度进港外轮数量新高,而且货源进一步扩大,港区效益日益提升。
“十二五”期间,温州将进一步发展陆海联动集疏运网络,协调推进高速公路、空港、内河航道建设,积极构建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和瑞安至苍南段、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市域铁路客运线、绕城高速公路西线和104国道西过境等工程;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和新航站楼、飞云江三桥南北接线、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大门大桥等工程建设;以及加快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港深水航道前期工作步伐。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发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南翼作用,推进沿海产业带石油化工、工业原材料、煤炭、钢材建材、粮食、船舶等12个临港产业基地区的发展,温州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正视与修正物流“短板”,以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港口物流体系和交通网络体系为目标,为“大港口”、“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3月12日,在浙江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介会上,温州港集团与华峰集团、乐清市政府与安徽海螺集团分别就温州石油化工交易平台、浙南建材交易平台等重大项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投资总金额达35亿元。签约后的温州石油化工交易平台化工码头,不但可以满足温州及周边台州、丽水、闽东北等地区经济发展对液体化工原料的巨大需求,而且有助于状元岙港区提升功能、形成规模。而年交易量达600万吨的浙南建材交易平台不仅建设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和水泥物流中心,成为浙南区域性水泥交易平台,还可以就地消化浙能乐清电厂的工业废弃物,结合打造乐清的循环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