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6月10日回家!”家乡的父老呼唤英雄。昨天,记者从镇海区委获悉,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同意,朱枫烈士将于6月10日归葬家乡镇海。
回家之路走了60年
2010年12月9日,烈士子女共同寻找的1950年牺牲在台湾的镇海籍女英烈朱枫,跨过了那湾浅浅的海水回到了北京。这一趟回家之路,朱枫“走”了60年。
2000年12月,80岁高龄的朱枫女儿朱晓枫看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丛书上发表署名为秦风的文章《战争后的战争》,该文配发了朱枫在台湾临刑前的历史照片。自从看到那张照片后,她就盼着将母亲“接回家”,于是委托台湾学者徐宗懋寻找,却一直没有下落。
2009年12月,友人潘蓁在台湾参加“2009秋祭”,意外地在辛亥第二殡仪馆提供的一份名册中,发现了“朱湛文”的名字——名册上编号77的无主骨灰坛署名为“朱湛文”。“湛文”会不会是朱枫别名“谌之”的笔误?
后经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浤源查找发现,此骨灰坛现安置在台北市南郊的富德公墓。经查实,因“谌”和“之”都是连笔,所以才会被登记人员误写成“湛文”。
随后经过两岸相关部门及友人的帮助,去年12月9日,朱枫烈士的骨骸被迎回了北京,暂厝八宝山。
市委书记两次批示
去年12月22日,本报在大陆媒体中率先刊发了“朱枫烈士遗骸回归大陆”消息后,引起强烈反响。富家千金、革命志士、宁波版的“潜伏”,让家乡人民对这位有着坚定信念的英雄肃然起敬,同时也有美好的愿望——烈士,回家吧!
家乡人民捧出了真心,呼唤烈士回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两次批示,市长刘奇等市领导也相继批示,真诚表达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并争取朱枫归葬故里”。
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张永祥等人说:“朱枫烈士是宁波人民的骄傲,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教育资源,非常希望烈士骨灰在宁波安葬。”
镇海捧出真心迎烈士
镇海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开展争取工作。本报报道见报当天,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积极回应,并第一时间召开了办公会议。
今年1月19日、20日,马卫光冒着大雪专程赶到南京面晤烈士亲属,传达家乡人民殷切盼望烈士遗骸“回家”的诚挚心愿。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镇海区重修“朱枫烈士纪念楼”,把城区最大的公园建成“朱枫烈士公园”,邀请国内一流的雕塑家为朱枫烈士塑像,并开展相关纪念活动。
4月11日,朱枫烈士家属一行回家乡考察,受到了市领导的亲切接见。通过几番真诚的交流,朱枫烈士家属被家乡的诚意所打动,形成了一致意见,并与有关部门基本商定了朱枫烈士遗骸回归故里事宜,初定6月10日(朱枫烈士在台湾就义纪念日)归葬家乡宁波。
-相关新闻
请你为朱枫烈士写墓志铭
可通过多种通讯手段寄送本报
6月10日,朱枫烈士遗骸将归葬家乡。在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北侧,朱枫烈士墓现在正紧锣密鼓地修建中。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邀请广大读者为朱枫烈士撰写墓志铭,让我们一起祭奠英魂,缅怀烈士生平事迹。
根据朱枫烈士墓的设计方案,主体由墓墙和小型纪念广场组成,设计上力求突出朱枫烈士的革命精神。墓墙和地坪采用白色花岗岩,墓基采用印度红大理石,墓墙宽约5.4米,高约3.3米,相当于一层楼的高度,正中雕刻朱枫烈士头像。纪念广场面积约200平方米,用于举行相关祭扫活动。尤其醒目的是,墓墙边计划栽种一棵挺拔的红枫,以树喻人,彰显朱枫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形象。
“要是有一篇短小又精彩的墓志铭介绍一下朱枫烈士就更好了。”镇海区委希望读者为朱枫烈士写一篇介绍其生平事迹和英雄精神的墓志铭,通过本报来征集,作为永久留念。东南商报与东南商报网诚邀广大读者和网友为朱枫烈士写写墓志铭。内容形式不限,字数限定300字以内,截止日期为5月28日。届时,本报将选登部分墓志铭,并最终选定若干篇,经家属认可后在6月10日归葬仪式上统一展示,并纳入朱枫烈士纪念文集中。凡愿参与此活动的读者,可将信函送至或邮寄到东南商报时政部(地址:宁波灵桥路768号,邮编:315040),传真:0574—87682441,邮箱:jzlkx@sina.com,或登录东南商报网(http://dnsb.cnnb.com.cn)。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参与者将获得东南商报提供的半年度报卡一张。
附:墓志铭写法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