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经济发达、村容整洁、社会和谐,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逾23000元,村集体可用资金1338万元。
谢家路村发展的秘诀何在?“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谢家路村党委书记钱建康说,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村民致富、社会和谐。
党员,充分发挥作用
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来车往,路两旁是整齐漂亮的LED路灯和层次分明的绿化带,沿街是成排的别墅和小高层住宅。这就是谢家路村。
“村庄发展速度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员积极性没调动起来。”钱建康说,农村党员普遍存在难沟通、难管理,参与党内事务不积极、发挥作用不明显等现象。村庄合并时全村有180多名党员,“这么多党员其实是笔巨大财富,发挥作用很重要。”
为此,谢家路村从拓展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着手,建立起10个农村党员教育活动点,在定期开展教育活动中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探索党员“首议制”、党员提案制、党代表票决制和党务公开制等4项民主制度,把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在党员中先传达贯彻,重大事务先通报,重要事项先讨论,党员对村里的建议也可通过提案的形式反映。
去年,谢家路村光明公路拓宽,南面靠村中心的一段路在拓宽时将老路灯改为太阳能LED路灯,美观又节能,但北段仍是老路灯。于是,党员封立君向村党委递交了要求延伸LED路灯工程的提案。村党委两天后就给出答复,1个月后LED路灯全部装好。2002年以来,村党委共收到1338件党员提案,100%办结,反馈满意率达99.6%。
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
拆迁,一直是公认的老大难。为进一步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和发展村级经济,谢家路村实施了大规模村庄整治,先后修建了11条道路。不管是道路改造工程,还是建设工业园区,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而引起的上访事件,而且有600多户村民自觉拆除自家围墙,没多要一分钱的补偿款,有的还主动放弃应得补偿。
“阿拉村征地拆迁从来没有碰到过‘钉子户’,因为村党委在决策前已经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所以村民无条件执行。”村民王木根说。七组的一条中心横路拓宽时,按规划道路几乎穿过村民宋桂尧家门前的整个庭院,路面高出1米多。为此,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党员事前就做好宋桂尧全家思想工作,并主动为他家设计进出路线。村里还出钱在他家东侧修了个坡道,方便家人进出。“你们为我想得这么周到,我还能说什么呢?村里的事我一定支持。”宋桂尧动情地说。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村党委创新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在10个村民小组建立了10个党支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以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为主要内容的“四民”工作制度,组织党员多渠道收集民意。目前,全村200多名党员已经成为村民的贴心人,而且还带动1000多名村民参与村里的建设和管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一个个项目顺利实施,谢家路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村委会主任陈新尧说,今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有望从去年的1338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以上。
党建,促社会管理创新
村富了,如何让村民更幸福、村庄更和谐,成为村党委思考的重点。
记者在谢家路村社区服务中心看到,老人们或打牌或看报看电视,怡然自得。这个总投资800万元的服务中心,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及休闲公园等组成,村民在这里可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服务。
“看病可以报销,生活困难有人帮扶,年轻人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我们还愁什么?”已经79岁的陈顺炎正在服务中心悠闲地打牌。
这里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温馨家园。安徽农民工王敏说,几年前,人生地不熟的她来村里,村干部既帮她找工作,又帮忙联系房子。如今,她通过努力致富后,主动要求村里在她家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点。几来年,她已为数百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找工作、租房等服务,她本人还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谢家路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实现了近8年来零群体性事件、零上访等,并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优秀小康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谢家路村华丽转身的秘诀何在?省政府参事顾益康认为,这源于谢家路村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了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和科学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