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龙游小辣椒、义乌蜜枣、新昌小京生、周生记大馄饨、桐乡榨菜,还有‘诸老大’粽子,全都来了。”又到了省级“非遗”评选的日子,这两天,浙江省“非遗”专家传统技艺组组长都一兵有些幸福的烦恼:“名单一翻才发现浙江原来有这么多小吃、特产,这一方面说明各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可问题也出现了,前两年嘉兴肉粽就上了,现在‘诸老大’(湖州)的粽子给不给?西湖醋鱼上了,龙井虾仁又给不给?”
估计不少人还弄不清楚“非遗”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和技艺,说的唱的,练的变的,鞋底怎么上,黄酒怎么酿,臭豆腐怎么做,都算是“非遗”。到今年,全国共有87万“非遗”大军。由于保护得当,浙江在前二届国家级“非遗“名录评选中稳坐“老大哥”的宝座。
随着越来越多欧式快餐、日本料理、泰国菜的“入侵”,给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危机。“对那些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传统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加以保护,让各地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饮食文化得以传承。”都一兵说,这就是让小吃成为“非遗”的初衷。
自2008年北京烤鸭的制作工艺成了“非遗”之后,顿时,各地小吃“申遗”热情高涨,广式月饼、重庆火锅、四川五粮液、陕西羊肉泡馍、德州扒鸡、周村烧饼、即墨老酒纷纷成为“非遗”。这么多小吃、土特产(传统技艺)一呼而上,原因在于,申遗一成功,不仅提高知名度,还可以获得保护经费。
于是今年,浙江的“小吃申遗”达到高潮,记者在申报上来的“传统技艺”中发现,小吃、特产类几乎要占据半壁江山:诸暨香榧、义乌蜜枣、缸鸭狗甜点、平湖糟蛋、周生记大馄饨、桐乡榨菜、桐乡姑嫂饼……很惭愧,有些,记者都没有听说过。
来头不小的诸暨香榧呼声很高。“诸暨枫桥香榧的栽培历史已有1300余年,在解放前,杭州南星桥就有8家炒货行经营枫桥香榧,小商贩走街串巷,肩挑呼卖,因此枫桥香榧路人皆知。现在诸暨还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的香榧树都有着上千年历史,全国就此一地。”诸暨香榧的申报单位诸暨市文广新局社文科主任郭少华认为,申遗的必备条件包括上百年传承史、存在活态传承、在某个地区引起关注等,这些诸暨香榧的材制技艺全都符合。
湖州千张包的创始人丁莲芳,在清朝就开始试做千张包粉丝汤,还有“诸老大”粽子也起源于清朝,后来对粽子进行一系列改进,改成四角长包,又创制了酱油鲜肉、鸡肉、肉骨头、蚕豆、豌豆、猪油夹沙等各种内馅的粽子。“我们这些都是老字号啊!”湖州负责申报的“非遗”负责人陆在良认为,湖州这些小吃的影响力够大,都有着百年历史。
“除了名小吃,前几年还有很多街头小吃来申报。”都一兵举了个例子,前两年葱包侩要申报杭州市“非遗”落选。葱包侩在杭州是相当有群众基础的食品,谁要没吃过,那算没在杭州呆过。
“葱包侩是有历史典故的,民族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后,杭州百姓十分痛恨秦桧夫妇,‘葱包侩’的意思就是‘油炸秦桧’。而且做葱包侩的手艺,吃葱包侩的讲究,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从传承角度,油条的制作工艺起码可以追溯到明代,怎么就不是非遗了呢?可问题在于,它的制作技艺太简单了,说白了就是技术含量太低,谁都可以摆摊。”都一兵无奈解释,很多项目,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省非遗办不得已想出了一个办法:打包处理。“西湖醋鱼、东坡肉、叫花童鸡、龙井虾仁,统统按‘楼外楼杭帮菜’申报,小笼包、猫耳朵等按‘知味观小吃’申报。”都一兵说。
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可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下馆子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上了一桌菜,全是“非遗”。你若作为食客,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