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
1.源于纪念屈原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详细] |
2.源于纪念伍子胥 |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详细] |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详细] |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详细] |
|
端午节
|
食粽子 |
|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详细] |
悬艾叶菖蒲 |
|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详细] |
赛龙舟 |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详细] |
|
话习俗 |
佩香囊 |
|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详细] |
点雄黄 |
|
“点雄黄、插艾叶”是端午节传统习俗,在孩子脸上点上雄黄,可以驱灾避邪,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详细] |
各地美食风俗 |
|
吃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吃打糕:端午节吃打糕是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的习俗。[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