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6月1日讯(记者程瑶 吕玥 通讯员单正钊) 始于2008年6月1日的限塑令已满“三周岁”。今天上午,浙江省发改委在杭州沃尔玛东新店举行以“限塑低碳,共建美好”为主题的“限塑令”实施三周年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3年前,国务院出台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3年过去了,这项规定实施效果如何?记者近日对浙江省内的一些商贸企业进行采访时发现,商场超市效果明显,农贸市场、餐馆等场所超薄塑料袋仍在大量免费使用,可谓“喜忧参半”。
上午10时许,记者在杭州好又多超市黄龙店内看到,许多顾客在收银处付款时,都拿出了随身携带的无纺布购物袋来装商品。
记者看到,12名顾客中,有5名使用了无纺布购物袋,3位购买了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两人使用超市果蔬、生鲜专区撕取的连卷袋,还有两位没有使用袋子。
“塑料袋太贵,3角钱一个,不如随身带个环保袋。”家住附近的陈梦娟大妈告诉记者,自“限塑令”推行以来,她一直坚持带环保袋进出超市,这样算来,省下不少钱,还有利于环保,何乐而不为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市民都与陈大妈持有相同观点。据好又多黄龙店统计,推行“限塑令”前,卖场每天送出的塑料袋至少有上千个,限塑之后每天只售出60个左右。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有偿塑料袋的销售量却有回升之势。
好又多黄龙店事务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年轻顾客都没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又觉得3角钱一个塑料袋不算什么,直接导致有偿塑料袋销售量的增加。
随后,记者走访了市区几个农贸市场,发现与超市等地相比,“限塑令”在这些地方的推行情况不容乐观。
在下城区屏风街农贸市场,记者看到,每个摊位基本上都挂着塑料袋,有的摊位上还挂着两三种。“每天基本上要用掉200来个袋子。”一位摊贩告诉记者。大部分马大嫂手里都拎着四五个塑料袋。
“现在菜市场里都这样,”在东山弄农贸市场摆摊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别人卖菜都有袋子提供,你要没有的话,市民就不买你的菜。”一位买菜的老伯说,老百姓就图个方便,以前塑料袋能代替菜篮子,就是因为塑料袋比篮子方便,现在要老百姓不用塑料袋,除非能找个比塑料袋还方便的。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没有合适替代品成为制约“限塑”一个重要因素,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方便,市场有需求,又暂时找不到很好的替代物,这是塑料袋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据悉,有关部门近日表示,我国将有可能研究利用价格税收杠杆来限制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拟在适当时机将书店、药店、医院、餐厅等消费场所纳入“限塑令”实施范围。
点金
多管齐下更重要
去超市购物,为了环保,每次都会带上购物袋,昨天傍晚,购买了如下物品:洗发水护发素各一瓶,面膜一盒,牛奶一箱、粽子一小箱。
回到家后,拆开商品,分门别类放好后,发现桌子上包装袋已经堆成了小山:洗发水和护发素外面各包了一层厚厚的吸塑纸;面膜外面是吸塑纸,盒子里面还有密封纸,拆开后才是单包的面膜;牛奶箱里,牛奶被分成了4条(每条6包);粽子箱里,粽子们用塑料袋扎成了两小袋。这些像“小山包”的塑料袋,又能抵消多少商场超市节省下来的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要全面落实“限塑”,需多措并举。
“限塑令”如今正在遭遇效力减弱的尴尬,仅仅依靠价格杠杆,显然已经不能让消费者“买账”。要真正减量,还是有待于公众意识的提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我们需要不断地宣传,甚至是灌输,让所有人都能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养成少用、不用和重复利用塑料袋的习惯。
“限塑”替代品问题需深入研究。 “限塑令”实施后,以无纺布购物袋为代表的各种替代品应运而生,而这些“环保袋”在生产过程要消耗更多的原料,如果不能做到重复使用,滥发、滥用将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此外,限塑应把“过度包装”也列入其中。在这点上,沃尔玛的做法值得借鉴,从去年开始,沃尔玛要求供货商在确保包装完全承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包装,降低生产、运输和废品处理方面的能耗,最终减少对环境的负担。以潘婷和玉兰油的环保产品为例,厂家重新设计产品瓶子的包装,每瓶新包装节约13%以上的耗材。据统计,每年在沃尔玛销售的这项新环保包装产品就能节省40吨塑料。(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