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由于堤防多为土堤,防洪能力偏低。图为毛溪浩市长(中)在检查姚江干流防洪整治工程。
奖嘉隆江整治工程为余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屏障。图为陈伟俊书记(中)检查奖嘉隆江整治工程。
七千年前,河姆渡先人刀耕火作,挖井取水,择地而居,开拓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千百年后,河姆渡传人围湖修堤,筑塘围涂,建坝治水,赢得“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的美誉。
南枕四明山,北濒杭州湾,地处亚热带北缘的水乡余姚,河网纵横、溪流众多,是浙江省城市防洪重点县市。长期以来,余姚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水利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河畅水清的环境中用心谋发展。
加强保障,兴水富民谱新曲
治水的第一要务便是抵御洪涝台干旱等各类灾害。多年来,余姚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水患意识,着力提升防汛抗旱保障能力。
余姚共有1048座山塘水库,总库容达到2.364亿立方米。2003年以来,该市共对全市4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实施了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总投资达3.4亿元。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通过除险加固,恢复兴利库容10750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了一座大型水库。四明湖水库通过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安全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成为浙江省大型水库中第二个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陆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也获得了水利部好评。
全长107公里的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余姚区域面积近70%,其中下姚江薄弱地段长达64公里,由于堤防多为土堤,防洪能力偏低,只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按计划,到今年底,全长64公里的下姚江堤防可得到全面整治,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2009年开始,余姚又组织实施城市新规划区的姚江干流整治工程,计划投入9.12亿元,被列入省重点工程,整治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不到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十一五”期间,余姚还全面启动了标准海塘建设,目前已有近一半海塘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计划到2014年余姚所有海塘均可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按照水利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余姚切实加强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了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其中,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的市“三防”指挥中心,充分应用了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在全国县(市、区)领先。
提高水资源利用和保障能力,余姚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为从源头增加活水,“十一五”期间,该市投资9亿多元,完成了双溪口水库的建设;投资4.7亿元,实施了曹娥江引水工程。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余姚市水利局从2005年开始,专门成立课题组,对水资源优化调度支持系统进行专题研究攻关。这一课题得到了水利部、省水利厅和宁波市水利局领导、专家的肯定,获省水利厅的水利科技奖。通过对水库、河网进行科学调度,减少了水库运行中水的浪费,提高了河网蓄水量,缓解了旱情,确保了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为加大水域保护力度,余姚深入开展了全市水域调查,编制完成全市水域保护规划,开展了乡镇、街道河道规划的编制,还编制了四明湖、陆埠、梁辉等大中型水库的水源地保护性规划,开展了四明湖、陆埠水库上游生态湿地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和节水工程建设,余姚市年耗水6万吨以上企业已全部完成清洁生产试点审核。“十一五”期间,该市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65立方米以下,灌溉水利用效率达到0.66,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左右,水功能区达标80%以上,成为全国河网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规范性样本。
服务百姓,民生水利见长效
“十一五”期间,余姚以全国小型农田重点县建设为目标,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以喷滴灌技术推广为抓手,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近两年来,余姚新建进排水沟11.9万米,修缮排水沟9.6万米;河道清淤5.7万米;新建或修建机埠171座。建成后的粮食功能区农田呈现规格化,排涝能力达到一日暴雨一日排完的要求,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治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抗旱能力在70天以上。“十一五”期间,该市两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水利功不可没。
从2000年开始,余姚以“政府补得起、农民有效益”为出发点,形成了“经济型喷滴灌”设计模式,造价不足常规的一半,降到600元至800元一亩,广泛应用于山区竹笋、板栗、红枫、樱花和平原蔬菜、葡萄、蜜梨、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创新性地应用于猪、鸡、鸭、兔、鹅、羊等养殖场。2009年4月,省政府在该市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先进技术。
目前,余姚市已建成喷滴灌8.8万亩,今年可达到11.5万亩;畜禽场微型喷灌23.1万平方米,节水2654万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2.07亿元,同时节省肥料和农药各25%,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002年,余姚提出“美化城区河道水面,打造‘山水城市’名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口号,对城区11条总长33公里、水面200万平方米的河道进行每天13小时的常年保洁管理;去年又实施了城区河道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城区河道保洁管理的质量。
2003年,该市专门拨出全民事业编制成立了余姚市城区河道管理所,制定了《余姚市河道管理办法》。2005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农村河道全面推行每周6天每天6小时的管理保洁机制,实现了“河面净、水质清、水流畅”的保洁目标。余姚市连续3年荣获全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一等奖,城区河道实行智能化管理的做法还得到了水利部、省水利厅有关领导、专家的肯定。
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余姚加快小水电开发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小水电发电量达到3亿千瓦时,总产值超过1.4亿元。其中山区电站68座,四明山、大岚、鹿亭3个乡镇村村有电站,镇级电站总收入达900万元,村级电站总收入达1100万元,分别占山区乡镇、村预算外收入的60%和82%。去年,余姚市水利局获得了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的荣誉。
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山区农民饮水困难,余姚市政府从2005年至2007年把农民饮用水工程作为实事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200个村级供水站,建水源工程28处,铺设各类管道1520公里,使21.1万人口受益。
规模效应,水利建设新愿景
“十一五”期间,余姚建设、启动了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投入达到35亿元,大规模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开发、海塘围涂、城市防洪等一批重点工程。为解决仅靠财政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余姚市委、市政府还创新投资机制,专门成立了水资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通过银行依法融资搞建设。
展望“十二五”,水利事业改革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余姚市把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余姚计划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强塘工程建设,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小流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
他们还计划全面推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新型城市化推进年”的要求,今年着力做好姚江干流整治、围涂四期工程、四明湖水库环湖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市河道疏浚工程等九大水利工程,计划投资7.2亿元。
余姚还打算切实抓好农村水利基础建设,以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契机,投资2237万余元,完成1.8万亩喷滴灌推广及沟、渠、路相关配套工程;继续深入推进生态河道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加快山区小水电管理开发,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他们还将继续开展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包括城区河道在内的17个平原乡镇街道的河道疏浚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疏浚水域1100万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余姚水利事业新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链接:余姚的金名片
余姚先后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县
两次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利“大禹杯”金奖
连续3年获得省河道保洁一等奖
经济型喷滴灌技术推广成为全省样板工程
农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做法,得到水利部领导肯定
余姚市水利局荣获全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和宁波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