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邵水明摄
乘坐“特权”黄色校车的学生
美式校车 潘建明摄
和美乡风馆 李铭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和举措。农村是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它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的重点,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社会管理的根本,在于保障民生。在农村,就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服务。
近年来,德清县从重视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出发,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新方式,农村安全出行、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和美乡风暖人心等“三驾马车”对新时期服务“三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各地有借鉴意义。
出行有保障
——村道文明线成了生命安全线,“特权”校车专车专营覆盖城乡
点读:6月16日至17日,中央文明办、公安部等举办的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召开。德清县文明办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文明办出席大会交流经验,创建“村道文明线”的做法被介绍到全国。
汽车行驶在武康到上柏9米宽的路上,两边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村庄掩映其中,不时闪过的安全警示标志,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条村道。“这就是我县的‘村道文明线’。”德清县文明办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
在德清,乡村道路总长有686.5公里,农村公路占了全县总里程的89.03%,151个行政村都通了车。
“村道文明线”是德清县2010年全面启动的工程,是实现该县“文明出行、平安回家”的重大民生工程。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农村村貌、设施、道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了,农村交通事故下降了。据了解,2008年,德清县农村公路发生交通事故139起,死亡31人;而2010年,全县农村公路发生交通事故43起,死亡13人,“村道文明线”创建前后相比下降了70%和58.1%。
为保证“村道文明线”工程顺利、有效、高效的实施,德清县从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再到提高群众素养上都下足了功夫。该县通过立制度、定标准、统一规划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确保了村道的建设质量,形成了一条生命安全线;通过整治村道环境、建立长效养护机制,打造了一条优美风景线;通过大力宣传文明出行典型、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组建了一条文明宣传线;通过组织文明出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文明交通的评选活动、加强农村文明建设,构筑了一条素质提升线。
点读:一个地方对孩子的态度,也是这个地方对未来的态度,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黄色特权校车—— “专车专营”城乡全覆盖,中国校车的德清模式应运而生。
听说德清县有好几十辆校车类似《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笔者近日来到该县,亲眼目睹了这些大客车的真面目:通体都刷成橙黄色,正面和侧面都标示着“校车”的字样,车身上除了“school bus”和安全标志外,还刷了两道黄色的反光线。
原来,这些车是德清县为了彻底解决接送学生时,超载、超速、并载等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地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的,专门用来接送学生。
2009年底,德清顺利启动了“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成立了德清县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据负责德清校车管理的永安公司总经理陈国华介绍,目前德清共有79辆这样的校车,全都是按照美式校车标准制造的,安全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据悉,在经历了摸索、试点、推进、全覆盖四个阶段后,德清终于实现了全县小学生专车专营全覆盖。不仅使12周岁以下公立学校的学生都坐上了舒适、安全的校车,而且县内2所外来民工子女学校也享受了同等待遇。统一的标志标识、站点站牌都体现了校车的一种“特权”,德清校车的这种“特权”已逐步成为老百姓心中理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黄色特权校车,实现城乡全覆盖,保障了学生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提升了德清的文明程度。
清洁有保证
——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城乡一体化
点读:德清的城乡统筹起步早、做得细、很实在,在逐步实现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污水处理一体化和医疗、上学、就业一体化的同时,德清花大力气办“小事”,投入2.2亿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每年再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日常运转管理维护,以此来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目前,在德清所有乡村,垃圾基本实现了“日产日清”。这项创新被提名为“全省十大民生工程”候选对象。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新农村建设道路上的一颗“毒瘤”。这个“老大难”问题促使县领导陷入深刻的思考:如何创新农村管理制度,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城市一样,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目标考核?在几经探索实践后,催生了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的德清模式。
2010年,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德清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细则》,投入10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每个行政村都成立环卫站,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内垃圾无积存的良好局面。
据介绍, 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上。德清各乡镇(开发区)不仅按农村人口7元/人·年的标准给予垃圾管理的直接补助,还按10元/人·年为基数进行考核补助,在农村的外来常住人口也将享受保洁服务,运输补助逐年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每个农村人口,包括外来常住人口按1元/月·人的标准收取保洁费。“这主要为了培养老百姓的垃圾处理意识,你产生的垃圾你要承担责任,你聘任的保洁员,要对其进行监督,是不是尽责。”德清县有关领导对笔者说。
目前,德清的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已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和“县处理”这“四步走”的德清模式。截至今年上半年,垃圾焚烧厂集中焚烧城乡的生活垃圾已达23.4万吨。
道德有引领
——村村建设“和美乡风馆”
文明乡风吹进万家农户
点读:德清县继在全国建立第一个公民道德馆后,把道德新风引向农村基层,再开全国先河,全县151个村争相建设和美乡风馆,用优秀村落文化倡导道德新风,用对农民最有说服力、最具教育作用的身边先进人物、好人好事来感染和引导农民,从而使得农民在家门口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文明新风清新怡人。
走进新市镇白彪村的“和美乡风馆”,里面不仅有展示该村名人的古今精英榜,还有展示公德、和美家庭等内容的文明乡风版等板块。这个独具白彪特色的乡风馆让人感受到浓浓村落文化的同时,也将今日的文明乡风呈现在大家面前。一堵“名人墙”,上面布满了该村古今精英、历史名人、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等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如今,各具特色的和美乡风馆在德清遍地开花,以多种形式,展示了多样的乡风主题,一股道德新风在德清大地吹拂。
近年来,德清的公民道德建设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如何服务更广阔的农村,找到适合农村实际需要和特点、且农民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最有说服力,本村的文化历史、名人先贤最令人自豪,村口的“乡风馆”就这样应运而生。
家门口建励志馆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支持。一些流传民间的口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被及时记载下来,不少村民还把藏于家中的宝贝疙瘩献出来,使一批珍贵的文物、古籍、民间工艺品及古代的生产、生活用具进馆展出……谁家婆媳不和了、邻里之间吵架了、孩子闹网瘾不愿读书了,大家都愿意来这里看看本村的古今精英、仁义之士、战斗英雄、道德模范、五好村民,启迪、照亮自己。
“和美乡风馆”建设之后,充分发挥了其在培育乡风文明、提升人的素质上的阵地作用。各村还成立“道德评议队”,经常开展评比活动,把评上的文明家庭、和美家庭、及好婆媳、好邻里、好长者、好儿女、莘莘学子等,及时入馆上榜,激发起村民参与热情,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倡导现代文明、积极进取的健康生活。
后记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目前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德清,作为一个山水秀美的地方,一个具有强劲发展前景的地方,一个历史神韵与现代文明和谐交融的地方,在创建中国和美家园的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和美乡风馆的建立到把村道建设成生命安全线、优美风景线、文明宣传线的村道文明线工程,从专车专营城乡全覆盖的黄色“特权”校车到垃圾处理日产日清的城乡一体化德清模式……纵观德清的社会管理,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要旨。
为政之道,厚民为本。德清县委、县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立足重视民生,以基层农村为重,以为农服务为主,在加速提升城乡一体化上下功夫,诠释了社会管理创新在德清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