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4日讯
小贝维权栏目开栏至今得到大家的认可,每周都接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电,向记者讲述关于自己房子的烦恼。尽管不是每件事都能见报,但小贝尽可能帮助读者维权。当然,也有不少问题带有共性、重复性,例如建筑场地的噪音、房屋的沉降、墙面的裂缝等,小贝会定期分类整理这些投诉,统一为大家答疑、解惑。今天我们首先要来讲讲噪音问题。
近几个月来,记者接到关于噪音的投诉不少,其中以机场路上一巷三合、秋涛北路322号、水星阁几个老小区的情况比较严重。
日夜施工,睡不好觉问题大
记者曾分别到机场路一巷三合、秋涛北路322号、水星阁这几个小区现场,亲身感受噪音。据测量,小区距离建筑工地最远的10余米,最近的不到5米。且这些小区都是老小区,居住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3个小区的代表做了统计后联系记者,每个小区都有大量八九十岁的老人,年纪最小的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一巷三合的沈奶奶告诉记者:“我的孙子10岁,边上的工地日夜施工。小孙子写作业不安心,睡觉更是睡不好,结果上课打瞌睡,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水星阁业委会副主任吕先生也很无奈:“这两天,我就接到4位老同志的投诉,要求我去跟晚上施工的开发商交涉。”他表示,老人睡眠本来就浅,睡不好觉很容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住在秋涛北路322号的陈奶奶和老伴80多岁了,她说:“就是因为边上工地连夜打桩、浇注,噪音太大,我老伴旧疾复发,叫了两回120了。”这不,现在陈奶奶和老伴只能移居别处,不敢再住原处了。
采访中,小区居民们争先恐后向记者陈述噪音对自己的生活造成的危害,深受噪音的那种困扰令听者感同身受。
夜间施工,要合法审批
采访中,几乎都涉及到一个词——“夜间施工”。居民们反映最强烈最反感的就是深更半夜,建筑场地上机器轰鸣。根据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夜间时段为22时至次日6时。如今,居民们的法律保护意识也不弱,这几个小区的居民晚上被工地的噪音吵醒,通常都会向执法部门求助。
就此,记者特地调看了相关区域直属城管部门的处罚记录,奇怪的是,记录显示与居民实际举报次数大大不符。执法部门告诉记者:“他们并不都是违法夜间施工,有的有环保部门开具的夜间许可证。”
记者向杭州市环保部门了解到,建筑施工中,会遇到一些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因交通限制,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情况。例如,做地下室浇注工程,由于必须一次浇注成型,无法中途停工,夜间不得不连续施工。
如果遇到这类情况,施工单位应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施工意见书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在申请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合法地夜间施工。但开发商应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
处罚不给力噪音屡禁不止
据了解,杭州城内夜间违法施工的工地并不少,城管各区级直属中队晚上接到的举报不在少数。
根据《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2010版中规定:未取得夜间作业证明进行夜间施工、未按照规定向附近居民公告或者未按照夜间作业证明载明的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进行施工的,责令其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次夜间违规施工查处被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这对开发商来说,工期延期一天的费用远远高于夜间偷偷施工的处罚。两相权衡取其轻,这也难怪那么多建筑工地偷着夜间开工。
而在新加坡,相关规定的处罚除了当场立即停工外,需要追加大约1万新币的罚款,相当于人民币5万余元。第二次罚款是翻倍,第三次再翻倍。如果再被“抓到”违规,环境局会去法庭控告项目负责人,立案处理。
在香港,据《香港噪音管理条例》第7条中规定:第一次定罪,可处罚款港币100,000元(相当于人民币8万余元);经第二次或其后定罪,可处罚款港币200,000元,而无论任何情形,继续犯罪则可按犯罪期间处罚款每日港币20,000元。
相比之下,杭州市对夜间违规施工的首次处罚仅5000元,实在是“轻如鸿毛”。
小贝后记:噪音处罚力度太轻,是夜间偷偷施工的一大原因。而在采访中,小贝还听闻一说法:现在检测的分贝标准是1991年订立的,当时的施工技术和现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很多小区居民兴冲冲地跑去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却都在合理的分贝范围内,老百姓花了冤枉钱。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工程师表示,噪音的产生本就不稳定,且各个阶段产生的噪音允许范围都不同,监测结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