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近年来,嵊州市的垦造耕地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日前从该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2年多来,全市已有174个项目通过上级验收,总面积15721亩,新增耕地15305亩,已完成5年垦造耕地2万亩任务的四分之三。据介绍,今年嵊州将完成垦造耕地5000余亩,5年任务有望3年完成。
2009年,嵊州市根据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的总体部署,利用坡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启动了万亩造地工程,提出了5年垦造耕地2万亩的目标任务。
抓规划出政策建机制
确保开发顺利实施
抓好总体规划,引导土地开发有序推进。首先开展调查摸底,由嵊州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全面调查全市宜开发的低丘缓坡,掌握后备资源状况,建立土地开发资源储备库。其次是科学制定全市土地开发总体规划,将全市5年造地2万亩任务按年度、乡镇分解。
制定激励政策,调动乡镇部门积极性。嵊州市政府明确规定,对耕地垦造项目按每亩1.5~1.8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将土地开发任务列入乡镇、街道及国土资源部门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街道及主要领导的奖惩挂钩。
同时规范运作机制,确保土地开发顺利实施。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乡镇双甲方机制,明确双方职权,进一步形成乡镇、部门的工作合力。市政府出台《管理实施办法》,对土地开发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资金管理等,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严格、运作规范的机制,确保了土地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
选点细施工实管理严
一个环节都不能漏
在选择垦造耕地项目上,嵊州市国土局心中有一本“明细账”。首先是前期选点要细,选择开发地块要严格掌握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立地条件要好,要求地势相对平坦的废弃园地、未利用地,土质资源较好。二是村级班子工作能力要强。三是农民积极性要高,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要求搞土地开发。同时,按照“三个统一”的要求,以实现“三个以利于”的目标:一是统一收回开发,以利于连片形成规模;二是统一规划建设,以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三是统一承包种植,以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是中期施工要实。土地开发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工程施工要严格把关,达到“三改”的目的:深挖平整到位,改良土质;按图施工到位,改善设施;推行熟土覆盖,改善肥力。
再则是后期管理要严。避免出现重建设、轻管理、轻保护,而导致项目建成后无人耕种、荒芜的现象。对新造耕地要搞好承包经营,落实责任,严禁出现抛荒现象;对新造耕地要进行严格保护,防止出现拆坎、毁渠等破坏行为;严格管理新造耕地,坚决禁止在新造耕地内违法违规建房。
保红线促发展出实效
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据嵊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介绍,实施万亩造地工程,最大的成效是增加了耕地资源,既为保障全市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用地保障,更为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守住耕地红线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嵊州有61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并将陆续完工,全部完成后,可新增耕地3412亩;37个项目今年7月底前可完成招投标,规划新增耕地2656亩;还有部分造地项目正在立项之中。
这几年农户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了。一些项目开发后,当地的土地耕作层变厚,肥力增加;梯地坡度变缓,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开发前,项目区土地的承包款只有每亩50~60元,开发后,每亩提高到150~200元,好的地块已达每亩350元。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改变了山区农业肩挑手提的生产方式,使生产成本大大下降。2009年底完工的黄泽明山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312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今年名茶已产生每亩1000多元的经济效益,3~5年后亩均收入可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