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喊捕鱼人上岸 |
浙江日报杭州7月31日讯 上午11时,我们准时来到了杭州萧山区红垦农场,萧山农场的喊潮人老黄正跨上电动车,准备去2公里以外的江边巡逻。
老黄大名黄小根,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59岁的老黄皮肤晒得发红,迷彩帽加墨镜,再配上醒目的马甲,透着十足的酷劲。从装扮上,称老黄为“潮人”一点都不为过。
我坐上了老黄的电动车在田野小路上飞奔。“为什么不走大路?”我好奇地问。“走小路快,而且空气好,走一圈就当逛公园了。”看样子,老黄是一个爱调侃的人。
十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钱塘江9号坝,这段全长1.8公里的观潮区是老黄每天的工作区域。烈日当空,放眼望去,只有零星几个人在江边捕鱼。天气热,人又少,老黄却没有丝毫放松。 “即使只有一个人,工作也马虎不得。”老黄认真地说。
“钓鱼、观潮、捕鱼的人,潮水要来了,请快上岸,注意安全……”老黄沿着大堤不停地用喇叭喊着,59岁的他健步如飞,汗珠不停滴落在水泥大堤上,让跟在后面的记者气喘吁吁。
听到老黄的呼喊,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捕鱼人陆续离开了。这时,记者发现老黄的扩音喇叭里储存了录音。“3年下来,尤其是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的大潮期,嗓子都已经喊哑了,我把经常喊的一些话录在了喇叭里,能轻松点。”细心的老黄还专门找人录制了普通话版。“现在外地人多,尤其是那些刚来萧山打工的,听不懂我们萧山话,我又不会说普通话,没办法。”老黄谦虚地说。
用了将近40分钟,老黄巡查了一遍,这时我们发现大坝中段江边一位捕鱼人正在收网,对老黄的呼喊好像无动于衷。这时离上午12时20分的潮水还有20多分钟。“来不及了!”老黄从没有铁丝网的观潮处跳下堤坝,向着捕鱼人跑去。
四五百米的距离,当记者满头大汗赶到的时候,老黄已经和捕鱼人“理论”起来。“我知道,潮水还有一段时间,命是我自己的,不用你管。”听口音,这位捕鱼人也是萧山当地人。“理论”不起作用,老黄拿出了统一印制的“月份来潮时间表”。“你看看吧,就剩下20分钟潮水就要来了。”这时,记者也拿出相机准备拍照。“别拍了,我走还不行嘛。”在我和老黄的联手下,这位捕鱼人终于上岸。
“其实我们也有应急预案。如果对方不配合,先打电话给农场,让负责人出面解决。再不能解决就请求农业水利局出面调解。如果还不行,就打110强制执行。不过这套预案还未曾实施过。”原来,老黄还有“底牌”没出呢。
爬上岸,用毛巾擦一把汗,老黄拿出包里统一印制的巡逻本。“每天我都在江边转8个小时以上,这是我上午第二次来了,看这毛巾都能拧出水来。”老黄边说着,边很有“成就感”地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上:7月31日,捕鱼人一人经劝阻上岸。
“潮水来临前十分钟一定要把所有的人喊上来。”老黄随身带着钱江潮时刻表。为了掌握潮水的情况,老黄还专门参加了一个月的上岗培训。“别以为我们的工作不起眼,还需要上岗证呢。”谈起自己的工作,老黄很是自豪。
直到下午一点,老黄才放心地骑上电动车回单位,路上热浪滚滚,记者发现老黄的背心已经被汗水粘在了身上。“中午吃个饭休息一下,下午两点再过来。”
“每月有多少收入?”
“1400元吧!不过江边空气好,好过一整天待在家里,还能为大家做点实事。老伴已经退休了,女儿也成家了,家里收入还不错。要是想挣钱我不会干这行。”……
记者在和老黄简单的对话中得知,喊潮喊了三年,工作辛苦责任重,老黄负责的区段内没出过一次事故。
“以后有什么打算?”
“只要身体还可以,就会坚持干下去。未来只要像现在一样,不出事就好。”老黄的愿望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