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2日讯
进入8月,永川路的拆迁仍在紧张进行。住在9号的白爱美老人即将搬家,和街上其他居民不同的是,她还有机会回来看看自己住过的这幢老宅——被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的原永川轮船局。下一个夏天,这里的仙人掌还将开满花。
保存较完整的近代办公场所旧址
从永川路南口进入,过了永川垃圾转运站,便能在一棵树后找到这座老宅。建筑的一层是家小卖部,夏季有一元三根的冰糕条出售。小卖部所在的入口门廊,平面为折边弧形。踩上通往二楼的木梯,抬头可看到已不齐全的斜体木头梁架。
“房子是中西结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黄培量介绍,建筑材料以中式为主,而结构多采用西式,其二层外廊采用西方流行至今的柱式连续券式,是保存较完整的近代重要办公场所旧址。
见证温州近代航运业兴起
“为了跟英国人做生意,房子也跟着他们的口味造。”77岁的谢先生当过兵,住在此处已有50余年。对他的说法,黄培量并不认同:“是对外,但不光对外国人。”
据历史资料,最初先有永川轮船公司,后东门化鱼巷江边建成“永川码头”,随着货运量的增大,这才有了办公用的两层建筑,名为永川轮船局,主要向北做生意,如宁波、上海等。从木质小型船浮码头,到样式新颖、规模宏大的办公楼,它们共同见证了温州近代航运业的兴起。
如今,在楼房前院墙的角上,还能找到一方青史碑记,其上留着“永川局东至田塍”等字样。
建筑“升级”得保留
在二层临街的平台上,繁衍了一大片的仙人掌,开着四五朵的黄花,颜色深浅不一。71岁的白爱美老人回忆,二楼靠里间的婆婆离开后,这个平台不再开放。“没有人料理,碎了底盆的仙人掌不知不觉就长成这么大”。
距此处百来米有间永川五金水暖电料店,67岁的谢老板也记得仙人掌开的花,“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看到过,每年夏天的这个时候都会开,满满的一片”。
“永川路9号不拆。”江滨拆迁指挥部有关人员指着规划图红线内的一角,确认收到相关文件通知,这座已申请成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的建筑将得到保留。
温州市文物保护相关部门表示,待此处的产权交接完毕后,将对其进行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或会作为展览陈列室使用。到时候,永川路上的老街坊们,可以带着晚辈们,寻找曾经的记忆,夏天的时候,这里的仙人掌依然会开花。
征集老房故事
在温州城内,具有文化价值、连片建筑物较多的历史街区便有4个:朔门、墨池、城西、庆年坊。这四大街区合成的区域,成为藏在水泥丛林里的珍宝。有老故事分享?有新体会公开?本报社区播客工作室特推出小巷老房有故事系列报道,不管你是曾经的老居民,还是现在的新游客,欢迎通过新浪微博@温州商报社区播客、拨打热线电话88817110,以及登陆温商网社区播客板块,共同记录温州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