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村董齐 摄
吸血前的蜱吸血后的蜱膨胀如黄豆大
上山村地处义乌市上溪镇深山,户籍人口170多人,仅30多位老人留守。
这几天,平静的小村蔓延着一种不安——82岁村民陈老汉被蜱(pí)虫咬死了。
昨天上午,省疾控中心4位专家赶到上山村调查,抓到三只蜱虫,准备带回实验室化验。一位专家说,抓这三只蜱虫可不容易,在竹林里花了1个多小时。
此前义乌市疾控中心抽取了20多位村民的血液化验,预防有人身上携带病毒而未发现。金华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长金祝平说,这是金华地区发现的首例“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上山砍柴后高烧不止
7月15日,陈老汉顶着烈日进山砍柴,回家后,他感觉浑身难受,一点力气都没有,接着就是发烧、呕吐,怀疑是中暑了,也没多在意,就在附近的黄山医疗社区服务站打了2天点滴。
可高烧却迟迟不能退去,7月18日晚,家人将陈老汉送到稠州医院治疗,病情依旧没有好转。两天后,陈老汉的儿子给父亲卷裤子时,在他的右小腿上发现一个小黑点,赶紧告诉了医生。
值班医生检查后发现,小黑点是一只满肚子都是血的蜱虫,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蜱虫取了出来。因为没有虫媒传染病的医疗资质,稠州医院内科主任朱恒泉建议陈老汉转到中心医院治疗,并向疾控中心汇报了情况。
“经血液检测等,确认陈老汉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义乌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而蜱虫叮咬正是导致这种病的最主要原因。
义乌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陈老汉进行会诊,可遗憾的是,陈老汉的病情加重,26日不幸去世。
村民对蜱虫叮咬习以为常
昨天中午,我赶到上山村,整个村庄坐落在半山腰上,50多栋年代较远的房子分布在山路两侧。我在村里走了几十米,也没有见到一个人。
陈老汉的邻居楼盐芳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做生意或打工了,只有30多位老人留守,所以显得很空荡,留守老人几乎都被蜱虫叮咬过。
“我上山砍柴经常会被咬到,多少次都记不清楚了,咬了以后就是有点痒和红肿,过几天就好了,哪里知道还能要人命。”楼大妈说,他们叫蜱虫为牛皮虫,因为它们的皮特别有韧性,肚子还能膨胀很多倍。
“出事后,我们上山砍柴小心多了,回来就检查身上有没有,上午专家还到我家狗身上找,但没找到。”
陈老汉的家大门紧锁,楼盐芳说,陈老汉的老伴已被子女接下山了,现在房子就空着。
浙江确诊首例蜱虫叮咬致病
2010年9月,河南、山东等地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不治身亡,一度引发全国性话题。这些出现“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病例,经血液检测证实患者感染的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今年6月,台州仙居的吴阿婆被确诊感染病毒,为全省首例因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两个月前,吴阿婆在自家门口乘凉,右腿膝盖处有点疼,以为是蚊子,用手拍了一下,原来是一只蜱虫正在吸血。
蜱虫在农村很常见,吴阿婆没有在意,照旧上山干农活、喂牛、割草,后来出现连日高烧和呕吐的现象。经过治疗后,吴阿婆现已康复出院。此前我省也出现过被蜱虫叮咬的病例,但被确诊感染病毒,这还是第一例。
蜱虫本身无毒 但会携带病毒
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说,这是省内第一例蜱虫叮咬致死病例。蜱虫本来是叮咬野生动物的,本身没有病毒,但它是一种传播媒介,会携带感染病毒。在医学上,这类由吸血昆虫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虫媒传染病。蚊子会传染疟疾和登革热,不是所有被蚊子叮咬过的人就会得这些传染病,大家不要过分恐慌。
每年6月到11月,是蜱的活跃期。医院接诊的病例开始增多。“我们医院皮肤科,一年要接诊10多个。”陶承军说,“我接诊的病例中,男性居多,老年人比例也高。”
不是蜱虫吸血的时候有性别选择,它是一种嗅觉动物,对汗臭和二氧化碳特别敏感,在15米的距离就能感觉到,男性在上山或者下地的时候,运动量大,出汗多,容易吸引到蜱虫。
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硬拽
蜱的叮咬是个复杂的过程,它咬破人的皮肤后,把抗凝剂和麻醉剂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在人未发觉的情况下,它吸饱血后,叮咬处的凝血脱落,这个过程需要48小时。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释放蜱虫唾液。
蜱虫其实挺普遍,分布在有山有水有树的地方。外出郊游、爬山有可能把蜱虫带回来。发现蜱虫后,最好到医院处理。
义乌市疾控中心虫媒科科长吴因平建议:
1.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再用尖头镊子取下后烧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钩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否则毒素更大。
4.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有网友担心,宠物身上有蜱。“很多宠物医院能买到药品,把药品滴在宠物身上,就能清除蜱虫和跳蚤了,别忘了给家里做一次大扫除。”
蜱
也叫壁虱,鳖吃,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等,在农村很常见。
目前,全世界已知蜱虫有800多种,我国已知近100种。浙江主要品种有中华硬蜱、卵形硬蜱、长角血蜱、龟形花蜱、镰形扇头蜱等。
蜱虫在我国的分布较局限,主要是在个别丘陵地带,生活在灌木丛中、郊外的草地或寄生在动物身上。
蜱虫是吸血节肢动物,常见到的硬蜱,身体只有半粒芝麻大小,呈灰色。但在吸血之后,身体惭惭变大,像个大蜘蛛,肤色也会变成暗红。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
被蜱虫咬之后,皮肤会出现水肿性丘疹,红肿、水疱或淤斑,感觉有点瘙痒或疼痛。严重的话在一个月内,特别是2周之内会出现持续发热,特别是持续三天以上,出现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蜱虫病
全世界范围内的蜱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15%至36%。
2006年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死于此病,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Peter Krause和Gary Wormser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评论称:“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起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人传人的报告,同时也是中国第一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报告。”在安徽这起病例之后,湖北、山东、河南等省份,也陆续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河南信阳等地也出现了患者死亡报告。
截至2011年6月,今年中国已有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等省报告“蜱虫病”病例280多人,死亡10余人。
据都市快报 记者 董齐 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