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3日讯
义乌人黄侗编专著为自己庆生
《义乌兵事纪略》是一册乡土史书,记载义乌(包括金华各地)历代战争事件,由义乌人黄侗(1873-1939)编著。于右任题写该书首页书名。
黄侗,字晓城,号无知氏。同盟会会员,历任浙江省议会议员、浙江省统税局长、浙江省会警察局秘书。1922年金华发大水时,任华洋义赈会委员。
黄侗的内侄、时任司法行政部秘书的骆允协在《重印义乌兵事纪略序》中,详细道出此书印发经过。骆允协在序中说,壬申(1932)九月是他的姑夫黄晓城(黄侗)六十大寿,他与众亲朋一样打算去为黄祝寿,但被黄婉拒。黄说他近年在编辑一本专著,希望能够及时印出,在六十寿诞期间分赠亲朋好友作为纪念。骆允协后来出差,直至岁末回南京后写信询问此事,得知这本书早已印成,并且分发一空。《义乌兵事纪略》为地方历史之书,大凡留心社会事务者都喜欢阅读,骆允协的亲友同僚得知他与黄侗有亲戚关系,纷纷向骆允协索书。骆允协只好在南京将此书重印若干册,分送好友。
《义乌兵事纪略》初版在壬申(1932)十一月印出,重印于次年二月,增加了于右任题名和罗文幹及余绍宋的序文,这反映出骆允协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初印本可能在义乌印刷,其流传范围在义乌、杭州一带。重印本在南京印刷,影响范围扩大到南京。
【内容】
记述金华义乌一带从北宋至清末的重要兵事
重印的《义乌兵事纪略》收录了初印时的三篇原序,其中一篇是同乡“世愚弟”楼炳文写的,文中写道:全书共两万四千余字,自北宋至清末,按编年条目对当地兵事记载颇详。楼炳文对此书大加赞许,认为义乌县志自清嘉庆年编修后,一直没有续修,此书编入嘉庆志所隐讳而没有记录的史实,并且能够旁征博引,史料价值很高。楼炳文是当时志书的采访人员,为省志县志编纂机构提供过义乌兵事(历代战争)资料,然而他看了《义乌兵事纪略》书稿以后,觉得自己挂一漏万,所收集的资料远不及黄侗。最后,楼谦逊地说,为黄作序只能徒增他的“羞涩”。
《义乌兵事纪略》的“例言”中对书中内容作了说明:义乌设县虽然较早,但是宋代以前有关义乌的文献大多无法考证。因此书中的兵事(战争)记述也只能以北宋末年方腊起义攻入婺州(金华)为开端,历宋元明清,以清咸丰同治年间粤匪(太平天国)入寇金华各县,直至退出义乌为结束。
书的正文分24则,从北宋宣和三年方腊攻陷婺州开始,按历朝历代依次编排:南宋德祐二年元兵过境;元至元二十六年台州杨镇龙起义波及义乌;元至正年间则记载了朱元璋与张士诚在婺州各县(包括义乌)的反复争夺历史。明代部分,提及了叶宗留的矿工起义,对倭寇也有记载,对明崇祯末年东阳诸生(秀才)许都起事描述较详细。清代部分记载清兵入境,南明抵抗,直至朱大典自尽殉难,金华陷落屠城。康熙时“三藩”之一耿精忠之乱祸及义乌。乾隆五十九年宣平(今武义境内)邪教之乱,都有记述。
书中资料来源均从正史和金华各县方志中辑录,黄侗以“无知氏曰”加以评点补充。嘉庆《义乌县志》隐讳的顺治初年清兵屠杀百姓的史实,则是《义乌兵事纪略》较闪亮的一处。
【焦点】
称太平天国为“灾难”
《义乌兵事纪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对“粤匪”(太平天国)的记述。从咸丰十一年五月三十“粤匪”入陷义乌开始,到同治二年正月十三“贼遁”为止。黄侗讲述了太平军带来的“灾难”,以及义乌南乡和西乡民团抵抗太平军的情况,他认为太平军是当时社会结构的破坏力量。
据书中记载:同治二年(1863)正月十三太平军退出义乌,正月十七义乌知县黄锟入城,发现县署已经完全毁坏。黄知县只好住在城南下傅埠的一艘小船上。正月廿五,清浙江布政使蒋益灃到达义乌,他召黄锟来见,待黄锟入营,蒋益灃看到是:“乃一鸠形鹄面之饿夫!”蒋益灃“恐其孱弱不胜任”,就撤了黄锟的知县一职,委任自己的幕僚、湖南人林翀为义乌知县。林翀上任后,即在义乌四个城门口悬挂浙江巡抚左宗棠和布政使蒋益灃的檄文,安定民心,并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埋死尸,清理战场,防止瘟疫。二是施粥,接济灾民。同时倡捐,左宗棠带头捐出银200两,蒋益灃捐出军米百余石。三是清乡,林翀带领卫队清剿太平军残余,抓住就割耳砍脚趾,关进牢房。四是招垦,战争之后,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左宗棠从江西皖南购买耕牛谷种,运入金衢各县,鼓励乡民耕种。义乌县劝农尽力,许多百姓得以活命。
书中还附录一些义乌士绅写的诗词,作者有陈元颖、楼杏春、朱凤毛、陈谦吉等,“凡与粤匪有关者皆录之”。其中朱凤毛(义乌南乡民团首领)的一首诗写道:“贼始寇郡城,同仇有兰溪。孤城一以破,势殆成连鸡。男妇哄而走,千艘匿河西。方仗避兵符,将军为提携。岂知军心变,周却大合围。入釜泣游鱼,搜牢骇然犀。黄巾乘其后,白艻无孑遗。居者饱蛇豕,逃者为鲸鲵。胡不畏民谣,评量梳与篦。”史载张玉良溃兵与兰溪民团相斗,张部对沿途百姓大开杀戒,焚掠兰江上千艘避难商民船只。自兰溪女埠顺流至桐庐,35公里的兰江、富春江水被染成红色。朱凤毛的诗佐证这一史实,颇有史料价值。
书末附有一张太平天国官印图,印文为“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开朝勋臣崇天安陈荣”。黄侗跋文称,此印是太平军驻义乌将领“崇天安”(太平天国的一种爵位)陈荣所用。同治元年(1862)秋七月,陈荣遣他的义子携此印联络驻武义的太平军,途中遭遇当地民团袭击,陈荣的义子被杀,这印为民团缴获。清光绪末年,黄侗的朋友朱某到义乌廿八都,偶然在一破屋的瓦砾中发现此印,携归珍藏。在这书重印时,黄侗把此印收录书中,目的是为将来修编史志留下见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