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6日讯
在残疾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智力、精神上残疾。由于生理原因,一般用人单位无法接纳他们。如何让这部分智力、精神残疾人能够“残有所依”,融入社会,解放家庭劳动力?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的建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巡礼第二站,我们来到湖州,看看这里的庇护中心。
安吉县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位于递铺镇鞍山村,装潢一新的园舍绿树掩映,大院一角搭着一个瓜果菜棚,俨然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庇护中心负责人俞水芳说,只要平时天气好,大家都会在院子里活动,到田里种种菜,施施肥,锻炼锻炼筋骨。这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庇护中心可容纳50名残疾人,设有健身室、阅览室,视听室也是设备齐全。自去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目前中心已有43名残疾人入托。
这里分日托和全托。日托的“朝九晚五”,每天早上由家人送来,在这里进行简单的劳动、康复训练,晚上再由家人接回去;另一部分重度残疾人则是全托在这里生活。为了照顾这些残疾朋友,俞水芳请了7名护理工人,村卫生院的两名康复医生也会定时过来为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俞水芳告诉记者,这里从来不规定残疾人干什么,他们想要去工疗车间干活、到农场种菜也可以,或者到阅览室看书都可以。
庇护中心一楼的工疗车间里,十几名工人坐成两桌,双手飞快地拆装着工艺品,每个人都神情专注。他们在这里上班,不仅让家里人省心,每月还能拿到工资,还与正常人一样享有五险保障。“我喜欢这里,有人跟我说说话,也能养活自己,还可以自己种蔬菜。”28岁的残疾人周晓金告诉我。护工说,周晓金属于脑瘫,刚来庇护中心时不爱说话,如今,他已经能和同事进行简单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