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人工湿地里现在已鸻鹬成群。
浙江在线09月07日讯
还记得影片《迁徙的鸟》中,候鸟带着生存本能和希望,历经艰辛的长途迁徙,那些诗一般的画面书写了一篇令人震撼的“飞鸟史诗”……
在庞大的队伍中,拥有200多个品种的鸻鹬(héng yù),就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每年四五月开始,他们就拖家带口从澳大利亚出发,向北迁徙,到了六七月,他们又周而复始地南移。这一南一北,也构成了世界上10条水鸟的迁徙路线之一,宁波正好位于这个通道上。
业内有一种说法,如果鸻鹬类的某一品种,达到了全球1%的比例,或者有超过2万只水鸟光临,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国际重要湿地”。
昨天,宁波杭州湾湿地国际联合体(C2联合体)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作业”:超过18种约1000只鸻鹬类鸟暂居在此,地点不是杭州湾湿地,而是隔壁的一块人工湿地。
用“人工湿地”成功引鸟,这也创了全国首例。杭州湾湿地的条件得天独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昨天,记者进行了调查。
水鸟成群迁徙鸭子提早越冬
“8月31日,青脚鹬超过了400只,9月1日发现了520只,而去年只有100只。红脚鹬有30只,去年1只。中杓鹬28只,去年两只……”下午2点,潮水声此起彼伏,滩涂上,鸟儿或嬉戏,或追逐,这一切,都在一个个望远镜的掌握中。
“鸻鹬,它们依赖滩涂、海岸,每年的线路都是循环的,比较好认。”工作人员说,涨潮的前后两个小时,他们都会在此记录。
记录中显示,今年水鸟25种,数量超过1300只,其中鸻鹬类鸟18种,数量超过1000只。除了种类、数量比去年翻番,昨天,工作人员还新发现了黑尾塍鹬8只,长趾滨鹬30只,还有数量较少的林鹬、矶鹬、灰斑鸻、黑腹滨鹬等。其中,记录到一种全球近危物种大杓鹬,当时发现了3只。
“那不是绿翅鸭吗?今年4月底才走,怎么现在又来了呢?”滩涂上一个个小绿点,让工作人员惊喜不已。“上一次迁徙,它们呆的最晚,如果是越冬,往年都要9月底后才到,今年真的提前了。”
“我们也在研究一个课题,如果在食物丰富、环境安全的条件下,鸭类会不会告别迁徙,在一个地方永久越冬。”工作人员说,小鸭们的到来,说明杭州湾一带,已经是它们固定的第二故乡了。
人工湿地成功引鸟,为国内首例
根据他们的记录,从2010年9月至今,这一带水域,累计招引水鸟总数超过5000只,种类超过40种。在今年,在这里还首次发现了100只中杓鹬。
两年来,工作人员的数据,都出自园内一块5000亩的土地,而杭州湾湿地中心总面积43.5平方公里,到2010年年底已记录鸟类180余种,隶属于18目45科。
为什么要耗费两年的时间,在湿地里又设了个监测点?“这块区域不是天然的,是模仿生态条件,人为造了一个鸟类的栖息地。”工作人员说,他们还给这块区域取了个名:水鸟高潮停歇地。
“杭州湾每个月都有两次潮汛,如果潮水起了,鸟儿来了没地方休息,于是我们就在边上重新造了一个人工湿地。”工作人员说,这里的条件都很“原生态”,水位靠系统控制,也是滩涂平地,没有高大的植被,很安全。
“鸟儿都很聪明,第一次来觉得好,下次肯定就记住了。”工作人员说,人工湿地是2009年8月开始使用的,目前在国内成功的,还是首例。
“到了10月,水位就要调高,鸭子喜欢深水。”工作人员说,除了供鸟儿迁徙,这里也是鸭类越冬的“温床”。两年来,全国20多种鸭子,已经有14种来过,数量超过了1000只,其中包括了全球濒危的青头潜鸭、花脸鸭等。
人工引鸟,模式可以复制
“观鸟这个行业,在北美等地都很盛行,一年能有650亿美金收入,包括吃住等。”工作人员说,而在国内,湿地管理,水鸟就是重要的课题,也是增强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人工湿地引鸟,国内成功概率还是很小的,而国外成功的很多,主要是靠天然环境。”湿地中心主任岑柏峰说,在国内,宁波还是第一家。
人工湿地引鸟,他觉得是可以复制的,不过需要必备三个条件,首先周边要有潮汐、沙滩,其次环境要偏僻,给野鸟安定的生活环境,最主要的还要充足的食物。“不过,对于鸟的心事,人类的研究还很肤浅,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规律。”
对于这次人工湿地引鸟成功,他觉得也有偶然成分。“我们还在进一步研究,也在指导鸭绿江自然保护区复制这种模式。前几天,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的人也联系,准备来看看这块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