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浙江省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
·【走基层】自办养殖场网上卖肉 大学生猪倌生意火
·走进缙云胡源乡胡村村:茶农品茶话茶艺
·杭城四五万菜贩外地人居多 记者体验他们的生活
·“百科全问”走进社区 幕后专家团点燃读者热情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廿八都农房改造记:农民的“老念头” 江山农村的新愿景
·浙江农业市场化和品牌化有两大法宝:农民信箱和展会节庆
·重抓生产源头 浙江着力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记者走进街道停车点 24小时贴身感受停车收费员艰辛

   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 每天,他们摸黑起床,每天,他们摸黑回家。

  夏天晒得黝黑,冬天冻得满手红肿。

  在没有走进上城区小营街道望江路118号停车收费点前,我也从不曾在这些细节中体会到收费员的艰辛。

  可这一周跟着收费员一起打单子,收费,指挥车辆进出,让我亲身体验了烈日下的等待、尾气后的奔跑,终有所感。

  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职业,深入进去,才明白再简单的事情里都有不易、有坚持、有值得我们尊敬的闪光点。

  吃碗蛋炒饭,别人还说“太奢侈”

  联系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城管科科长徐晓峰时,徐科长担心地说过一句话:我们这儿白天没有坐的地方,太阳直晒的,你们跟一天可能会吃不消。当时,我很肯定地回答说:“我们可以”。

  这声“可以”背后背负的重量,在一周后我才慢慢体会出来。

  我跟的师傅叫汪志成,工号01-701。51岁的汪师傅之前在淳安老家放映露天电影,老底子还算是个好生活。后来露天电影没了市场。汪师傅就辗转来到杭州打工,做过小生意,当过保安,最后应聘到了小营街道做停车收费员。

  汪师傅房子租在北站,每天6点不到起床,赶到工作地点得骑一个小时左右的电瓶车。领好POS机,我们出发,7点多的杭城已经开始喧闹。

  每天一到8点,是停车收费员最忙的时间段。汪师傅解释说:“有些车子昨天傍晚就停在这里,早上趁我们打印单子前走掉,因为车位有限,很多办了包月的车子没地方停。”

  早高峰开始,东头的车子刚走,西边的车子在发动了。西边的车子走了,东边又有车子停进来,拿着机器,我帮汪师傅打印单子,不断按着按钮……看似简单的活需要的是十足的耐心和细致。几个小时就在这样来回跑动中度过。

  汪师傅告诉我,当收费员看着不费劲,其实很有学问。“眼睛耳朵要灵光,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的时候你在这头收费,那头的车子溜走了,你只能自己‘埋单’。”

  到中饭时间了,汪师傅很热情地邀我们去吃沙县小吃。“有些本地的收费员中午有家人送饭,但大部分都是外地打工的,为了节约一点钱,很多人吃的都是早上从家里带来的刀切馒头。我胃不太好,吃不了冷的,中午就在小饭店里叫个蛋炒饭,别的收费员都说我奢侈。”

  站在马路边,捧着碗,我吃完了上岗后的第一顿中饭:一碗味道欠佳的蛋炒饭。

  曾经追了三条街,不为钱,只为了道理

  杭城下午的太阳越发猛,站了一个上午的我开始冒汗。

  严寒的冬天,酷热的夏天,是停车收费员们最难熬的两个季节。

  现在已经入秋,正六月的时候如果这样曝晒,肯定中暑啊。汪师傅憨憨一笑:“夏天还好,这里有几棵树,没车进出的时候站在树底下躲躲。冬天就不行了,北风每天吹,脸上、耳朵上、手上全是冻疮,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

  苦吗?汪师傅顿了顿:“干了这行,总得干好。”

  下午2点,我正在刷卡,最西边靠近建国南苑大门口的一辆银色小车突然发动了,我赶紧百米冲刺过去,边跑边喊:“师傅,你停车费还没付。”

  跑到跟前,车屁股已经到路口了,我拦在车头前。车窗摇下来,车主黑着脸说:“我就下车拿了点东西,20分钟到了吗?”

  刚刚跑到的汪师傅喘着粗气解释道,现在停车位15分钟之内是不收取费用的,但是超过15分钟就按一个小时收费,这位车主的停车时间是18分钟。

  扑克脸看看我,再看看汪师傅,丢出一张5元的纸币扬长而去。临走丢下一句,“嘎弄不灵清的。”

  捡起5元钱,我觉得很委屈,眼泪直打转。旁边的汪师傅不知道怎么安慰,“难为你了,其实这种情况去年我在西湖大道那边上班的时候,一辆小车也是没付钱逃走了,我一口气追了三条街,一直追到中河高架还是没追上。回到停车点,又跑掉了好几辆车,心里那个窝火啊,这4块钱我可以替他出,可不是这个道理。”

  汪师傅是很简单的人,对于他来说,开小车是富有的象征,不应该“小气”这4块钱。“停车要付费是最基本的道理。就像去饭店吃完饭要付钱,小孩子也懂的道理。”

  心中的道理,是他坚守的准则。

  常常要做两头受气的“夹心饼干”

  夜幕降临,车辆进出得更加频繁,汪师傅担心我站了一天腿脚吃不消,去隔壁餐馆借了一把椅子。我拒绝了。

  几天下来,我知道汪师傅们的工作时间里没有空调,没有可口的饭菜,连上个厕所都得百米冲刺。我不想只当一个旁观者。

  8点多,一辆奥迪A4靠了过来,前后一看,没有空余车位。车主说想让附近商店门口的垃圾桶挪挪开,那里还有一个车位。我主动请缨,笑眯眯地走进店堂:“老板好,不好意思,能不能麻烦你们把门口的蓝色垃圾桶挪挪开,有辆车子想停。”

  “我们门口不能停车的,影响我们做生意的。”老板当头一盆冷水。

  “可是你们门口是公共停车位,不让停说不太过去,要么我叫车主尽量靠边点?”

  “我这个门口进出人很多,万一把车子刮了谁负责?”

  交涉失败,汪师傅安慰我,这个也是停车点的通病,商家要考虑自己的情况,车主只想有位置停就行,收费员天天在这里上班,时常两头受气,要当“汉堡包”。

  老这样,会不会很郁闷?汪师傅说,最重要的还是互相理解:“两边都有难处,设身处地一想,这气就平了。”说完,他抬腿向店里走去。没过几分钟,“交涉”完毕,他出来把垃圾桶挪开,让车停了进去。

  我赶紧过去帮忙,车主也摇下车窗,真诚地道了一句:“谢谢你,师傅。”

  汪师傅笑了,连皱纹里都带着舒心的味道。

  体验小分队QQ实录

  一横一竖一个框

  一撇一捺一个人

  郑剑瑾:虽然亲历已经结束了,我总想回去看看汪师傅。他比我爸爸小了没几岁,两鬓却已有白发。一开始我没注意,觉得奇怪,为什么他喝水那么少,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尽量少上厕所。

  陈锦:停车位很小,不过是一横一竖一个框。但管好这个框,可远远不是收收费那么简单。责任心、耐心、善心,一样都缺不了。

  郑剑瑾:还有一个将心比心。像汪师傅那样的人很简单,他们说不出大道理,但很坚持:他们觉得停车就该交钱,你逃票我追你,不是掏不起4块钱,是为了捍卫一个道理。

  陈锦:我看他们辛苦,就跑到水果店买了葡萄,洗干净,递到汪师傅手中。可他推辞了很久,只吃了一颗,说了句好甜。我抓了一把塞到他手里,他却拿去和隔壁的收费员一起分享。

  郑剑瑾:其实职业真的没有贵贱,但一撇一捺写一个人字,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好。像汪师傅他们,干着最平凡的工作,却比许多人更值得我们的尊敬。他们因职业褪去了颜色,却定格为杭州永恒的风景。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