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报销路费也不愿做医院护工 记者体验护理员生活
·触摸屏上晒账目 长兴要打造一批"史上权力最小"的村支书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浙江省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
·【走基层】自办养殖场网上卖肉 大学生猪倌生意火
·走进缙云胡源乡胡村村:茶农品茶话茶艺
·杭城四五万菜贩外地人居多 记者体验他们的生活
·“百科全问”走进社区 幕后专家团点燃读者热情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廿八都农房改造记:农民的“老念头” 江山农村的新愿景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浙江农业转型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三
浙江农业市场化和品牌化有两大法宝:农民信箱和展会节庆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的劣势让浙江难以成为一个农业大省,然而聪明的浙江人选择了发展特色农业。在寸土寸金中收获的茶叶、食用菌、柑橘、蜂产品、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产量均居国内前列。成绩背后,更多的是理念和机制的创新。“两区”建设的推进,精品标准的管理,销售渠道的畅通,结对扶贫的落实……浙江农业正从产业化迈向精品化,农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加速。

  浙江在线杭州9月22日讯(首席记者 童俊) 夏收过后,建德市下包粮油专业合作社还有4万斤的余粮。为了赶紧卖出去,9月22日上午,理事长吴柒义上网通过农民信箱发布了一条销售信息:建德市下包粮油专业合作社现有4万斤优质小麦出售。

  建德市农民信箱联络站的管理人员在审核后,认为该条信息很有价值,需求量大,能直接帮助农民增收。经反复核实,农民信箱联络站通过手机短信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普发。

  短短半天时间,吴柒义就接到了10多个客商的咨询电话,其中有3个客户有求购意向,准备实地看货。

  下包粮油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有120多个社员,500多亩土地。与其他大型合作社主要是订单农业生产不同,小合作社一直都在为产品的销路发愁。

  自从有了农民信箱后,产品销路再也不愁了,下包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就像吃了定心丸。合作社主要生产小麦、稻谷、油菜。去年总产值是80万,除了部分是订单种植外,其余都是通过农民信箱发布销售信息进行交易的。

  其实在浙江,像建德市下包粮油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很多,像吴柒义这样的农业生产户有不少,除了在田间地头外,他们也活跃在互联网和全国各地的展销会上,通过网络和展会,浙江农民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精品农业之路。

  农民信箱引领浙江农民走向市场

  在浙江,打开电脑浏览浙江农民信箱里的买卖信息是不少农民每天的必修课。

  浙江农民信箱于2005年正式启动,如今拥有实名注册用户247万户,其中普通农民注册用户175万户,占了总用户的71%。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了解到,浙江农民信箱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实名制注册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服务、产销对接、助农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信箱搭起农户和采购商的合作桥梁

  农户登录农民信箱后,进入“买卖信息”栏目,通过输入“主题”等几个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发布,等待系统管理员审核后就会在页面上显示。

  要是没有电脑或者操作不熟练,还可以填写“农民信箱用户委托发布买卖信息登记表”,交由当地联络站信息员,代为发布。

  截至今年8月底,农民信箱买卖信息栏目已累计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150余万条。不少农民都尝到了通过买卖信息栏目做生意的甜头。

  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冠蜜牌”藤稔葡萄今年喜获丰收。

  峰江大丰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福保说,今年葡萄颗粒大、果汁多、甜味好,平均亩产高达2800公斤,合作社葡萄总产量有望突破3000吨,是历史上最高的一个年份。

  据了解,自设立农民信箱、发布网上信息后,该社葡萄销路大开。今年7月上旬以来,合作社办公室电话铃声不断,要求订货的客户已超过100家,葡萄还没正式采摘,就有七成葡萄被预订了。

  峰江街道安溶、上蔡两村是路桥区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总面积达到1100多亩。通过农民信箱,葡萄从原来在当地市场设摊零售变为网上批发直销,江西、安徽、江苏、福建以及上海等地客商直接上门或通过网上竞相订货。

  金福保告诉记者,实行网上销售,批量大、损耗少、效益好。现在每公斤葡萄平均批发价超过4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300多万元。

  关于农民信箱的好处,农户和客商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节省了成本。农民信箱作为政府为农民定制的信息系统,又采用实名制注册使用,这让双方在如今信息泛滥、真伪难辨的网络时代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手机短信帮助农户和企业广而告之

  利用农民信箱电子信息平台,农业部门还开展了以手机短信群发形式,每天免费为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发送一条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推介特色农产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这项活动就叫“每日一助”。通过短信点对点宣传,着实给农户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

  对此,湖州一品食品有限公司的甘老板连连点头:“‘每日一助’真管用,帮了我们大忙。”

  湖州一品食品有限公司是德清县的一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与上海企业联办的浙江一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土鸡养殖和经销,与上海建立了土鸡销售协议,年供应优质土鸡50万只。

  一品公司为解决土鸡的供应渠道,走访了德清的土鸡养殖户,还向周边县养殖户进行了联系,由于收购土鸡量大,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货源。6月25日,一品食品的甘老板受手机上收到的“每日一助”启发,在农民信箱买卖信息中发出了一条收购土鸡的信息。德清县信箱管理员在审核该买卖信息后推荐给湖州市农民信箱管理员,湖州市农民信箱联络分站于6月26日在全市范围进行了普发。

  “那几天,我的电话都差点打爆,有几百个人打电话给我,2天多时间,我就收购了5个养殖大户1万多只土鸡,收购意向金额近50万元。农民信箱既解决了企业购销渠道,又解决了养殖户的销售难题,真正实现了企业和养殖户的双赢”。甘老板笑着说。

  从2009年5月开始,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三级农业部门累计发送服务信息27737条,接到电话、邮件等反馈信息76.5万余次,达成农产品交易和意向约9.5亿元。

  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 365天不落幕

  农民信箱还把农博会搬到了网上,这个农博会完全模拟真实展会架构设计,分设粮食、畜牧、水产等10个展馆,每个展馆又按参展地区分为12个展区。目前有16613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进馆设摊参展,参展商品43097种,每天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累计达成交易5.57亿元,突破了传统农博会受时间、空间的约束。

  下阶段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的功能还将进一步拓展,打造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电子商务平台。

  展会节庆助推浙江农业实现品牌化

  “在某些时候,我们还真得学习一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精神。”一位资深营销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如今名牌产品层出不穷的市场经济下,守着一亩三分地等着客户上门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要想产品卖出去,就得学会吆喝。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从来不缺好的农产品,但是浙江农民也曾面临过好东西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大白菜、桔子滞销,只能烂在了田间地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浙江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也逐步增强,通过展会、节庆等崭露头角。

  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会展科科长王慧智跟记者开玩笑说,以前管展会的人可是苦差事,现在成了香饽饽。

  早在10年前,省农博会刚刚起步,大多种植大户和农产企业对农博会持观望态度。没企业来怎么办?政府答应展位免费,还报销路费、运费、食宿费,好说歹说企业才扭扭捏捏地来参展。

  经过10多年发展,一年一度的省农博会成为了全省精品农业成果展示的大舞台,企业们更是为了能在名额有限的展会上露个脸挤破了脑袋。

  往往是这届农博会还没结束,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预约明年农博会的展位了。有些县市区名额有限,当地企业甚至采取摇号、抽签的形式,就为了争得农博会的一张入场券。

  由于展会场地有限,王慧智说,为了能让更多的企业和大户参展,以前都是一个企业两三个展位,如今都是两三个企业一个展位了。

  产自浙江温岭的彭氏玉麟西瓜可是农博会的常客,更是荣获“中国浙江农博会金奖”、“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有中国第一瓜之美称。

  1992年,温岭市箬横镇农民彭友达在报纸上看到了西瓜新品种的介绍,就高价从农科院引进了种苗。他承包了3亩海塘地,搞起了大棚西瓜种植试验。结果,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大棚西瓜丰收了,拿到市场上一卖,3亩地净赚1万多元。

  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西瓜产业形成规模后,彭友达开始琢磨如何给自己的瓜打出知名度,走精品化道路。

  2001年,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彭氏玉麟西瓜一炮打响,摘得了“中国浙江农博会金奖”的桂冠,出尽了风头。随后,他又申请注册了“玉麟”商标,实行种植、质检、包装和销售“四统一”,品质优良的“彭氏玉麟西瓜”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2001年5月,彭友达到杭州新塘路开了家西瓜精品店。如今,他的精品店在全国已经发展到150多家。

  除了在温岭种瓜外,彭友达和他的“温岭军团”不断在全国找地种瓜,相继挺进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安徽、江苏、上海、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在省外建立了生产基地17个,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1万多温岭人在省外种西瓜,他们也被称为“追着太阳种瓜的人”。随着工价上涨、土地日趋紧张,彭友达又将目光瞄向了国外。2006年8月,他带领50余位社员组成了跨国种瓜队,在缅甸租下6000多亩土地,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吃“螃蟹”的瓜农。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产销对接

  在浙江,像彭氏玉麟西瓜这样通过展会、节庆打响品牌,走向全国市场的农产品有很多,仙居杨梅、临海“忘不了”柑橘、温州初旭鸭舌等。

  多年来,全省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举办和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展示会、展销会、展览会、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有力促进了产销对接。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省各地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展会132场,现场销售额6.5亿元,合同金额超过76亿元;2010年,我省各地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农业展会150个,现场总销售额为8.1亿元,合同订货总额达92亿元。

  通过多年的举办,省农博会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为充分发挥农博会的功能和作用,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促进展会由现场销售为主向以洽谈订货为重点的转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近年来,农博会特意面对广大客商开辟了客商专场,吸引国内外客商到农博现场洽谈订货。2010年美国、日本、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国内近1300个农产品采购集团、主要出口企业(商会)的代表到农博会现场参观、采购。现场热闹火爆,仅浙江农华优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就初步谈成23个采购合作项目,涉及资金近2.5个亿。

  通过农展会、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客商专场,以及农商对接等多形式、多渠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既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打开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也降低了商家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农产品直销,降低了市民消费支出,实现了共赢。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