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浙江省文艺家开展采风活动
·【走基层】自办养殖场网上卖肉 大学生猪倌生意火
·走进缙云胡源乡胡村村:茶农品茶话茶艺
·杭城四五万菜贩外地人居多 记者体验他们的生活
·“百科全问”走进社区 幕后专家团点燃读者热情
·“凝聚网络力量 真心服务网友”本网采编人员走进社区
·关注玉树无电学校 萧山供电局将定点援助玉树曲新村小
·廿八都农房改造记:农民的“老念头” 江山农村的新愿景
·浙江农业市场化和品牌化有两大法宝:农民信箱和展会节庆
·重抓生产源头 浙江着力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走基层】浙江农家书屋见闻:书香阵阵溢乡村

  新华网杭州9月17日电(记者冯源)每天清晨,浙江金华市湖头村的66岁老农除了要和老伴早起摘菜卖菜,还要赶在8点前,到农家书屋开门,接待读者。

  今年5月20日,湖头村农家书屋建成开放。陈济芳做过村会计,又是村监委会主任,能写会算,做事细心,村两委请他担任图书管理员,管理3000多册图书、41种报刊杂志。

  村民陈备军经营沙石生意,经常要到农家书屋来借书,这次他又借了《幽默三国》《中学生美文》和《温州悬念》。“前两本是借去给小孩看的,《温州悬念》讲的是浙江故事、浙江精神,我要好好看看。”

  老农陈敦富是这里的常客,正戴着老花镜阅读新一期《读者》。“像《山海经》、法制报,我都喜欢读。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我还带孙子、外孙、外孙女来看书,让小孩子多看看书。”

  20多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沿墙是8个书柜和一排报架,中间是8张书桌,北窗台下还有一台上网电脑。书柜上贴着“少儿类”“文化类”“政经类”等标签,整齐排放着各类书籍,报架上则放着《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家庭医生》等报刊,供人取阅。

  黄色封面的书籍外借登记簿显示,已经有200多册次的书籍外借。陈济芳说,每人每次限借3本,半月内归还。“有些人不是本村的,我就让他们留下手机号码,到现在还没有人过期不还。”

  湖头村属于金华市婺城区乾西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建金介绍说,当地从今年3月初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市区两级财政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给每个行政村各补助2万元,而各乡镇和村也积极改造农家书屋用房。书籍来源除了政府拨款统一采购之外,还来自于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的捐献。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文化需求也高了。”婺城区蒋堂镇蒋堂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陈纪祥是当地的文艺活动骨干,上世纪80年代就开办过乡镇图书室。“当时的读者都喜欢看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现在经济类、历史类还有文学名著的书最受欢迎。”

  目前,婺城区547个行政村中已经有183个村建起了超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座农家书屋的藏书量超过了2000册。到明年6月底前,全区的每个行政村都要建成农家书屋。婺城区还将建立一个农家书屋漂流中心,每年组织3万册以上的图书投入图书漂流,丰富图书来源。

  而到今年8月份,浙江全省已经有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农家书屋,到2012年将实现农家书屋全省全覆盖。

分享到 转播到浙江微博浙江微博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