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杭州某农贸市场选购猪肉。 龙巍 摄
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今年以来,一路上涨的猪肉价格一再成为推高物价指数的“罪魁祸首”。有人提出,名目繁多的政府性收费或许成为一头猪的难以承受之重。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肉类产品流通环节成本,从而下调肉价的市场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大幅下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猪、牛、羊、犬、鸡、鸭等家畜、家禽的检疫收费标准降幅都在30%以上。同时要求各地认真清理涉及生猪饲养、流通环节的各项收费,切实降低生猪等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
这样的举措传导到老百姓的餐桌,会否有所影响?猪肉价格会否就此下降呢?
检疫收费标准下调对猪肉价格影响很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发出《关于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将猪、牛、羊等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由原来从率(生猪价格的百分之多少)征收改为按定额征收,并大幅度降低检疫收费标准。
一头猪,从出栏到销售,到底要经过几道收费关口?
记者从国际畜牧网上的一则信息了解到,以重庆为例,生猪税费标准中共有14项税费成本,包括动物防疫预防注射费、动物防疫驱虫费、动物检疫费、动物产品检疫费、屠宰检疫费、猪肉市场销售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及国税、地税、教育附加税等等,这些费用摊到每头猪身上大约需要60元。
为了求证,记者采访了三家养猪企业。萧山一家大型生猪厂的老板娘陈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养殖户其实只需要过一道关,那就是产地检疫,一旦生猪被经销商收购以后,就由经销商承担屠宰检疫费用。
“产地检疫的费用并不高,大约是两元钱左右,对于出栏价格影响并不大。到了销售环节,各种税费影响估计也不大。”诸暨朝晖牧业有限公司王经理说。
浙江一直实行最低收费,此次下调影响更小
“养殖环节,由企业主承担的费用是两项,一是产地检疫,二是屠宰检疫。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以及农业部制定的产地检疫费是生猪价格的0.7%(最低两元)。”浙江省畜牧局监督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标准在制定之初,浙江省就采用了最低标准定额两元,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出栏到屠宰,两项费用加起来一共是6.5元,对于一头一两千元的猪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因那时候的生猪一头才200多元,按照从率征收,检疫费用也就两元钱,但现在生猪价格涨到了一两千元一头,按照从率征收检疫费用就是10元左右了,如果还实行当初的标准,这个成本就相对较高了。”这位负责人表示,因检验检疫费用浙江实行的是最低标准,而上述14项费用中,动物防疫预防注射费实际上也是国家强制免费实行,而接下来在流通环节中的各种税费,浙江省的养殖户基本是减免的,“因此,下调检疫费用,对全国的养殖户来说是一种惠农政策,当然是好事,但对猪肉价格的作用恐怕不大。”
猪肉价格高企根源在人工、饲料和流通成本
“其实一头猪出栏的价格并不算高,好一点的品种大约9元到10元一斤,但到农贸市场和超市,价格就要翻番了。”桐庐万强农庄的负责人钱先生说。
从出栏到屠宰再到经销商最后到农贸市场,这一系列流通环节中,让猪肉价格翻番的关键环节在哪里呢?
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采访了解到,摊位费也许成为转嫁给消费者的最高成本。
定安路的后市街菜场面积很小,大约只有300平方米不到,然而这里是附近居民买菜的唯一选择,这个小型的菜场中总共只有两三个猪肉摊位。其中一位摊主告诉记者,目前从经销商那里进来的猪肉价格大约是13元至14元一斤,但零售价就要卖到20元以上。
这位摊主透露,现在卖猪肉的开销挺多,包括摊位费、管理费、还要交税。这位摊主表示,在众多费用中,最大的开销是摊位费,一年费用是4万元。“算一算,每天的摊位成本就是100多元。”他透露,早在五六年前他的摊位费不过一万元不到。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这样开在住宅区核心的小型农贸市场有些产权是私人的,由承包户整个租下,再分租给各个摊主。“承包户也赚不了什么钱,一年租金二三十万元,他还需要装修、维持运转等等,费用也挺大。”这位摊主表示。
“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源在于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的上涨,以及物流、租金等流通成本的上涨,税费的下调,并不能直接让猪肉价格下降,但无论对养殖户还是消费者,终究是好事。”浙江省畜牧局监督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