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9月25日讯 (记者 聂伟霞 陈洪标) 本报9月23日刊发的《山里娃,寒酸盘中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许多读者和网友前来咨询:早在6年前,我省就实施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为什么享受着营养餐的山区孩子,现在还在吃霉干菜?
最近,记者在丽水、温州、衢州等偏远山区调查,发现由于山区孩子的就学情况有了新变化,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从而导致营养餐难题出现。
2005年,我省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为农村中小学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每周2至3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的营养餐,政府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200元,2009年开始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每周供餐次数达到5餐。“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为190万名义务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营养餐,投入资金5.3亿元。
省教育厅计财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撤扩并而导致学生住校,是学生遭遇营养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前几年,每个村都有小学,学生都是本村的,不住校,一日三餐,也都是在家里吃的。享受营养餐的是贫困孩子,一天5元。后来,营养餐的面扩大到了每位学生,但是新情况出现了。”庆元县龙溪乡中心小学校长刘承松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外出打工的家长越来越多,有的把子女带出去读书了,农村生源大量减少,为此,2008年开始,县里实施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工程,村里的小学开始撤并,现在龙溪乡就剩下这一所小学了,学生一年年在减少,今年剩下25个学生。
乡镇小学撤并后,孩子读书离家远了,不得不住校,导致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周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回家,这么长时间新鲜蔬菜很难存放,仅仅靠着政府提供的一餐爱心营养餐,其余两餐只能吃霉干菜、榨菜。
最让刘承松心酸的是,这些留在学校的孩子,家里往往是最贫困的,要么父母离异,要么因病致贫,由爷爷奶奶管,没有经济来源。即使学校食堂烧菜,他们也买不起。
另外,物价上涨也使本来只有5元的营养餐,更加捉襟见肘。“补贴只能保证学生吃饱,却远不能保证他们吃好,学校只能精打细算,保证学生一周能吃上两到三次荤菜,有时是一点炒肉片,有时是一个小鸡腿。”华老师说。
“为了让孩子每顿都吃得热乎,学校把孩子的营养餐补贴分成每周15顿,平均是1.33元一顿。”万阜乡中心学校分管总务的华老师无奈地说,“现在物价涨得如此厉害,只有1元多标准的餐费,我们只能在青菜和萝卜之间选择。”
“虽然,每顿都以青菜豆腐为主,毕竟学生不用再吃霉干菜了。”万阜乡中心学校校长洪灵通说。
山区的一些学校都遭遇着这样的难题,有关人士认为,爱心免费营养餐是政府部门改善农村学生伙食的补贴,而要让孩子吃饱吃好,需要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共同努力,伸出援手,帮助这些贫困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