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市政协委员一直关注的重点。从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到钱塘江水源地保护,从发展生态农业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节能减排到低碳城市建设……2007年以来,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提升我市生态文明水平履职建言。
昨日上午召开的本届市政协最后一次专题性常委会,再次把目光投向生态型城市建设。为开好这次常委会议,市政协领导牵头,城建和人资环委员会具体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有关专委会、界别通力合作,各区县(市)政协和有关部门联动配合,广大常委和委员积极参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视察,围绕水资源综合保护、加强城市内涝隐患治理、水网湿地保护和发展、城市综合体生态化建设、污水治理行业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等重点内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意见建议。
保护苕溪成为同一个声音
水是生态安全、生命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不少意见建议都与水有关——
比如民进杭州市委会针对千岛湖水资源综合保护与开发,提出适度开发防止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建立千岛湖水质变化信息、预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等建议;
江干区政协就江干区水域保护与管理,建议扎实开展水域综合治理,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池塘水体整治、截污纳管、河道配水与长效管理,实现“水环境改善、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证、水景观优美”的目标;
桐庐县政协针对县境内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情况,提出保护母亲河的建议,要求高度关注流域性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大生态资金补偿力度、创新方式加大监管考核力度;
……
其中,苕溪作为杭州市、湖州市所共享的主要河流、生态水道、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共同保护更是事关两地四区县(市)数百万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更多的话题围绕苕溪展开。
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议省政府建立苕溪流域管理机构,按流域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在省级层面上专门制定出台苕溪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或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将保护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余杭区政协希望尽快调整水功能区划分,明确东苕溪主要干、支流统一纳入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将南苕溪、中苕溪、北苕溪流全部作为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全流域保护,按饮用水源的要求实施相应管理。
临安市政协表示,临安市正全面深入开展太湖流域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工程和国家“水专项”苕溪农村面源水污染防治项目,希望省、杭州市在项目审批、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
打造自行车游西湖的品牌
西湖申遗成功是对杭州长期以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充分肯定,也对杭州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湖后申遗时代,我们面临着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市政协常委张和平从把握西湖文化景观的文化实质、严格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西湖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西湖自然山水的保护与利用、关注弥陀寺和景区死角的保护利用以及转变游览方式、鼓励低碳游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张和平建议,逢旅游旺季的节假日、周末,在北山街、杨公堤、南山路(部分)等具有游览功能与价值的道路,除公交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包括出租车、游览大巴),让游览空间于游客;同时,周一至周五非游览高峰时间,开放苏堤等景区的自行车游览,精心培育使之逐步成为国际旅游品牌。他还建议把“天人合一、城景合一”的理念作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关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密布的城市河道,形成“城河合一”的景观效应,使之成为继西湖“城湖合一”之后的第二张城市品牌。
市政协特聘委员张天立说,杭州多年来酸雨污染一直处于严重水平,对西湖文化遗产有较大危害,尤其是对石刻、雕刻、彩画、古木建筑等。建议从西湖后申遗保护的高度出发,对大气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特别是要对塔、碑、牌及古建筑文物采取酸雨保护措施,实施加罩封闭。
举报机动车冒黑烟要奖励
杭州主城区目前机动车数量已经接近9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市从2008年开始对高污染车辆进行环保标志化管理,同时对高污染车辆在杭州市内限行。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在马路上看到冒黑烟的公交车?
民盟杭州市委会一份《关于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研报告》给出了答案:原来,环保部门对车辆尾气的检测、管理主要的手段还是定期检测(年检)和抽检两种形式。通常车辆在被检测尾气时处于空载或正常负荷下,排放是合格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超载、操作不规范、油品质量等问题,会造成超标排放;更有一些车辆在定期检测时,采取一些手段通过定期检测,平时依然超标排放。
在我市涉及车辆尾气排放管理方面的投诉中,路面车辆冒黑烟的投诉仍占有较高的比例,从今年1月到7月就有100多件。民盟杭州市委会为此建议,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机动车尾气管理,不仅能有效弥补管理部门人员、精力等的不足,而且可以让老百姓积极参与,化解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树立政府部门良好的亲民形象。报告建议建立机动车冒黑烟举报制度,设立公众机动车管理网站,鼓励市民对发现冒黑烟车辆提供照片或者上传视频,并对举报人实行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