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29日讯(记者 包勇)恢复西湖原有的生物景观、转变游客游览方式、加强酸雨治理减少对石刻侵蚀……
今天,杭州召开市政协九届二十三次常委会,会议紧紧围绕“生态型城市建设”这个主题,不少委员为西湖后申遗时代保护建言献策。
恢复西湖原有的生物景观
西湖文化景观是对“天人合一”东方哲学观的美妙诠释,西湖文化景观在将西湖自然山水“文化”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对自然的尊重,其巧妙的手法使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市政协常委张和平说,“但与70、80年代西湖成千上万湖中游憩的野鸭、鸳鸯,湖上飞翔鸥鸟和阮公墩成群的鸟类等西湖适生的动物形成自然生物景观比较差距很大。”
张和平建议,逐步恢复西湖原有的生物景观,进一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景观家价值。改“以渔养景”为“以鱼育景”,把西湖的鱼留给飞禽,吸引飞禽来西湖觅食、游憩;同时划设绝对保护区。
转变游客游览方式
西湖景区每到旺季、周末人满为患,游览空间拥挤,西湖城市化倾向比较浓重,西湖游览交通系统已经逐步演变成城市交通系统。
张和平说,西湖风景区面积较大,步行游览难以适应,景区道路有限不能满足机动车,尤其是小车的游览交通需求,且过多的机动车流量也严重影响景区游览的景观和大气环境。
“应该拿出措施予以严格控制。”张和平建议,在旅游旺季的节假日、周末,在北山街、杨公堤、南山路(部分)等具有游览功能与价值的道路,除公交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包括出租车),让游览空间于游客,改游览方式为低碳。
加强西湖“后申遗时代”的酸雨治理
2010年,杭州市酸雨频率为72.6%,市区降水年平均pH值为4.62(pH值小于5.6即是酸雨)。酸雨对杭州西湖文化遗产有较大危害,尤其是对石刻、雕刻、彩画、古木建筑等侵蚀严重。
市政协特聘委员张天立说,要从西湖后申遗保护、品质生活高度出发,对大气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加强大气环境治理;认真研究杭州市酸雨成因,提出符合杭州后申遗时代、减轻酸雨污染危害的措施。
张天立建议,对于塔、碑、牌及古建筑文物要采取酸雨保护措施,学习敦煌等地保护措施,实施加罩封闭;同时,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排放企业,设立排放数据现场对外公示屏幕,接受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