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走,去招红家练舞去!”昨天傍晚6时多,刚吃过晚饭的10多个村民纷纷自发来到下管镇新车站附近的石招红家,她的丈夫则早早地给大家准备好了茶水和点心。
“最多时来的村民有40多个。可热闹了,主要是排练舞蹈,有时还踩高跷,大家都开心极了。一般都要到晚上9点多才散场。”41岁的石招红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一直比较喜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今年家里成了“下管镇庭院文化示范点”,几乎每天晚上家里都组织左邻右舍开展文化活动。“大家一起切磋技艺,少了麻将声和打牌声。”
而在另一个“庭院文化示范点”——下燕村村民董芙蓉家,每周的活动时间固定在周六和周日晚。“喜欢文艺的女儿在百官上班,双休日回来教大家排练。”董芙蓉告诉记者,排练者都是围着灶头和锄头转的家庭妇女,以前没有舞蹈基础,动作都是“硬梆梆”的。每次排练,大家的热情可高了,丈夫和孩子当观众兼评委。一招一式都逃不过“评委”的眼睛。石益芬家离董芙蓉家有些远,但她和家人却一次都没落下过。“现在已经排好了《梦里水乡》,准备排练新舞蹈《南泥湾》,过几天,将去陈溪乡的剧院进行演出,大家的积极性可高哩!”石益芬说。
下管镇是上虞偏远的山区乡镇。在如何用健康文化引领农民精神生活的问题上,当地党委政府费了一番心思。镇文化站的专业人员经常走村串户,对大家进行引导和培训,下管镇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高秋夏是名退休医生,丈夫老石是退休教师,喜欢吹拉弹唱的夫妻俩总想为当地做些有意义的事。2004年,夫妻俩在家中添置了1万多元的音响,专门组织邻居在他们家开展文艺活动。这也是该镇“庭院文化示范点”的雏形,大家认为这样的形式非常好,所以今年全镇评出了9个庭院文化示范点。
“由群众自发形成、自愿参加、自娱自乐,多以有一技之长的农户为中心,吸引左邻右舍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或创作编排演出文艺节目,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或以文体活动健筋骨,或以琴棋书画养精神。”下管镇镇文化站长孙霞芬说。而在她的家中,也专门设有图书室一间,书柜藏书逾2000册,邻近村民常于劳作之余聚集其所,一起看书。
“庭院文化示范点”的兴起,让以前从未参加文化的山区农民迈出了一大步。村民们说,通过示范点这一纽带,既可使大家互传技艺,又可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还可以团结人心,凝聚力量。
“到今年年底,我们还将对庭院文化示范户进行专项评比,让文化真正‘种’进每个村民的心中。”下管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绍兴晚报 记者 杜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