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在居民楼下的来料加工厂,很多村民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蒋超 摄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
10月13日上午,苏海燕用电瓶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后,返回方前村,到巨益服饰加工厂缝衣服。在缝纫机前工作了两三小时,她又站起来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吃午饭。
在文成县巨屿镇有两条来料加工街,分别在方前村和稠泛村。巨屿镇政府当初在建设这两处下山移民小区时,考虑到从山上下来的村民需要收入,就把小区建筑的一层作为车间使用,慢慢形成如今的两条来料加工街。街上现有17个来料加工点,像苏海燕这样边照顾孩子边工作的女工有一千多人。她们说,男人外出赚钱了,原本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到来料加工街上来了。来料加工,让山上迁移到城镇的村民找到了就业出路。
边缝衣服边带孩子
6岁的潘小妞幼儿园放学后,到方前村的来料加工街找妈妈。她的妈妈柳碎香是车工,她由着孩子在一边玩耍,自己把手中的鞋帮缝好,再带着孩子回家烧午饭。来料加工街上的孩子不止潘小妞一个,还有更小的孩子被妈妈放在原本装布料的篮子里,妈妈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孩子,到吃饭的点了,妈妈抱上孩子走几分钟就到家吃饭了。
在路边,刘大妈一边剪鞋帮,一边和旁边的老人聊天,像这样的简单活,刘大妈每月能赚上六七百元,“主要还是打发时间,来这里有人一起说话。当然,打发时间的同时,能赚点钱也是好事。”
从原云湖乡搬迁到方前村移民点的阿兰,她家的一楼租给富民鞋帮加工点,自己又下楼做鞋帮。这样一来,她就有两份收入:租金和工资。比起原先在老家守着农田的日子,她现在的生活正如她所在加工点的名字——“富民”了。
农房里加工出大品牌
10月13日,潘小军开着五菱货车到温州市区,把加工好的衣服送回去。她隔三岔五地往返于市区和巨屿镇,拉来布料、送回衣服。
加工的衣服中,有鄂尔多斯、与狼共舞、七匹狼等知名品牌。这些大品牌,对产品要求高,曾经让来料加工街上的女人犯愁。
潘小军以前在大服装厂上班。为了做好这活,她从大工厂请来技术指导老师,从今年正月开始,手把手教加工点里的女工。怕她们因不会做而放弃,巨屿镇政府也帮忙鼓气,曾经每天补贴给学习的工人10元钱,让她们有兴趣学下去。
显然,代加工大品牌的加工费也高,工人们熟练之后,也喜欢上了。鞋帮也一样,比如缝上海回力的鞋帮,针脚要求细密,而加工费高出普通鞋帮20%,这很受工人们欢迎。
来料加工不愁业务
产品加工出去,回来的直接是加工费,像苏海燕那样的熟练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海燕是巨屿双尖村人,那里山高,人称巨屿西藏,3年前搬下山后,她用上了曾经学过的裁缝技术,不出远门就能当工人,她觉得,“能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赚3000元,也比外出打工赚4000元强。住自己家房子,孩子老人能照顾得住,不用租房和路费,还是不错的。”
巨屿镇代加工街的活还挺多,他们知道,大企业工人紧缺,招了工人还得提供食宿和各类保险,这样一来,还不如直接找代加工来得实惠。再说,来料加工街上的女工手艺越来越好,能保证质量和工期,还真不愁业务。
文成巨屿的来料加工已经摸索出自己的特点,9月25日,副省长葛慧君批示:来料加工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文成县在来料加工业方面的措施是积极的,也是有成效的。要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下山搬迁小区要集中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增加来料加工点,并使之向基地化发展,不断提升来料加工业的转型发展。
这无疑给文成当地的官员和村民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今年,文成县计划在下山搬迁集中小区建设3个来料加工厂房,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据温州都市报 记者 黄小玲 见习记者 黄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