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西湖》是杭州文创产业的成功范本
长袖善舞 “印象文化”做足杭州影视产业文章
夜里,白衣书生持一把绢伞,与粉衣女子依偎着,在苍茫而黑暗的天地之下,只看得到浅色的二人,缓缓走过苏堤水面,仿佛讲述着许仙和白娘子的相遇……
这是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大导演精心创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的片段,自运营以来,《印象西湖》已发展成为杭州标志性演出之一。
“这是一场比大卫·科波菲尔更精彩的魔术表演。”三大导演之一樊跃说的不是印象西湖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故事。
白天,表演场地是游人如织的岳湖景区,没有剧场没有舞台;到演出前40分钟,灯光才坐着小船出来,2000人的座位迅速搭起。
《印象西湖》的舞台设在水下3厘米处,300位演员,都是踏水起舞。这台演出不仅精彩,环保要求更严格:灯光照射、声音控制、表演对水质的影响,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印象西湖》,不仅仅是文化延续,更是创意。而在创作之外,《印象西湖》更可以看作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成功范本。它吸引着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这是杭州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特点。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吸引了许多民营资本跨行业投资文化产业。
在这股潮流中,杭州积极推进旅游与演艺业结合,使文化旅游业成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并造就了《印象西湖》、《宋城千古情》等旅游演艺大戏。
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范主任透露,“今年上半年《印象西湖》接待观众达到30多万人次,平均每周上演9场。”
“杭州在演艺方面,有三个品牌在业界是佼佼者——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西湖之夜,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艺术水准上都不逊色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汪小玫说,这些文化旅游项目在经济上与市场接轨,在内容上与市民和游客的需求相适应。
其实,《印象西湖》更像是一根杠杆,是游客在杭州多留一夜的理由。这头是演出市场,那头则餐饮、住宿及购物等相关产业,一场演出为杭州带来了远超《印象西湖》门票收入的经济效益。
印象西湖,如梦似幻
除了与著名导演携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外,杭州还积极探索“请进来”的合作模式。9月19日下午,杭州余杭区正式与香港英皇集团签下协议,英皇影视文化村项目正式落户余杭。
据了解,英皇影视文化村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计划用5—6年全部建成,每年计划出品电影30部,电视节目5000小时,接待度假游客50万人次以上。
其中,英皇影视学院拟建成以电影电视、戏剧、广播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全日制学校,学生规模将达到3000名以上,并将邀请刘德华、张艺谋、王晶、唐季礼、陈嘉上、刘镇伟等中国著名电影人长期担任教席。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说,英皇影视文化村项目落户余杭区,对于杭州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名城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后记:
橘生淮南则为橘。杭州文化沃土上,有越来越多的名家、名企入驻,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产出。透过杭州这片土壤的精心培育,我们看到了杭州动漫、影视、设计等系列文化门类的发展,看到了杭州文化产业的枝繁叶茂。
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杭州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发展新引擎。201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7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1.8%。文化在优化、美化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软实力的全面提高。
“杭州这些年来在文化创意方面的成绩让我们有理由自豪,但还没有资格骄傲,跟文化创意活跃的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这一点我们很清醒。创意文化需要创意政府,杭州会尽力做得更好。”汪小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