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顾问在讨论新社区建设。
浙江日报海宁讯(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李迪刚 卜晓莲)新农村建设,谁说了算?海宁斜桥镇华丰村的村民会告诉你:自己说了算。去年,这个村聘请了32位村民当顾问,为村里各项工作“挑刺”,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些顾问由村民推荐产生,在村民中有较高威信,有的是泥水匠,有的是木工,还有办企业的老板。问起请农民当顾问的缘由,华丰村党委副书记殷国华说,这些顾问能第一时间将村民的真实想法传递给我们,可以促进我们的工作。
这个“民生考察团”已经数次“出击”,一个个合理建议被采纳,村民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挑刺”成果一:
家家有了落地晾衣架
“在村里说得上话,这顾问越当越有滋味了。”在一家企业当保安的村民朱吕法说,原以为这个顾问只是“摆摆样子”,没想到他们说的话还挺管用。
去年,朱吕法搬进了新社区一套3层楼的排屋。住进新居后不久,朱吕法发现许多村民在门前两个花坛之间横上一根竹竿就晾起了衣服,不仅破坏绿化,而且十分不雅。
细心的朱吕法发现,架竿晒衣的一般都是住在1楼的老人。虽然每家都有露台可供晒衣物,但老人上楼不便,只好出此下策。于是,朱吕法以顾问的身份向村里反映了此事。没想到,村里马上进组入户听意见,并由村统一出资为每户家庭购置了一个不锈钢的落地晾衣架。这样一来,花坛上架竹竿晾衣的现象就匿迹了。
“看来,村里不把我们这些顾问当绣花枕头呢。”朱吕法打趣道。他的干劲更足了,经常走门串户了解民意。在拉家常中,朱吕法发现许多村民担心搬迁到新社区后,婚丧嫁娶没了场所。因为按照当地风俗,村民习惯在自己家中操办红白喜事。
朱吕法将村民的担忧反映到了村里。“看来,我们得加快动作。”殷国华说,村里也正考虑此事,并已将村里一老厂房作为临时白厅,供村民办理丧事。现在,村里已规划建设了一个红厅,一个白厅,作为公共设施使用,解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挑刺”成果二:
13联排变成4联排
“有时候,村民有想法,当着村干部的面不好意思提。”殷国华说,农民顾问则少了顾忌,能最真实地反映村民想法,让我们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
建华丰村新社区4期时,为节约土地,设计了13户人家联排的户型。“当时,也没听到反对声。”殷国华说,直至他听到顾问潘志国说起此事。
“以前村民都是单家独户,一下子让他们住进13联排的房子,肯定不适应。”作为第5期的搬迁户之一,潘志国自己也觉得13联排的设计不合理。
潘志国走访了入住13联排的村民,并向未搬迁的村民征询意见,得出了“建房不宜超过4户联排”的建议。村里十分重视他的意见,就房子规划设计再次征询村民意见后,5期、6期的房子建设以4联排为基准,如遇特殊地形,再征求当事人意见。
“虽然当时有人有想法,但是村民觉得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了,不好意思再找村里‘麻烦’。”潘志国说,其实就缺个人把话挑明了。这样一来,大家住得更舒心,我何乐不为呢?
潘志国还拿着新社区的规划图找到村里,希望“绿化再多点”。他说,我们农民也要讲生活品质,房前屋后多种点花花草草,住着也适意。特别是4期西侧是一条马路,希望多种一些树,以挡灰尘。
“我们请了专业公司进行绿化规划,请村民们放心。”殷国华回答说,村里还会就绿化规划对村民作个更详细的说明,让他们对新家多一些了解。
“挑刺”成果三:
每家都有小菜园
“虽然许多事情,我们想在了村民前头,但总还是有不周全的地方。”殷国华说,农民顾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建议。
村民虽搬进新居,旧的生活习惯却一时难以改变。许多人在花坛中、绿化带里种起了蔬菜和葱蒜,破坏绿化。村里也曾上门劝导,可效果不佳。
顾问朱建兴灵机一动,向村里建议,是否可以留块地,分给每户人家几个平方米,以便他们种点时令果蔬?村里收到建议后,还特意外出考察了这种模式,如今已计划在新村的四个角规划4个菜园,每家认领一小块地。今后,村民凭电子卡进菜园,种瓜种豆,种葱种蒜,悉听尊便,自得其乐。
由镇统一规划养殖小区的消息,让村民周建洪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养了4000多只肉鸡,有300多平方米的鸡舍。搬进新区后,他就无处可以养鸡了,“我可是靠养鸡吃饭的呀。”
还有村民从事养猪等养殖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顾问打听到别处有建集中的牧业小区的做法,向村里反映了此事。
村里对此很重视,及时向镇一级反应村民的呼声。目前村正在与镇里协商,规划建造集中养殖场,供村民从事养殖业。“只要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利益,我们一定争取。”殷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