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自2005年7月21日,新一轮人民币汇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
10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显示,1美元对6.3425元人民币,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按此计算,6年多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达近30%。最近,美国参议院又通过了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的《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强烈预期,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台州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出口企业利润每天在“缩水”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触痛了出口企业的敏感神经。
“现在可以说,我们公司的出口利润每天都在‘缩水’。如果交货期、结账期再延迟的话,利润将进一步减少。”提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连创新高的人民币汇率,台州联君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显天一脸无奈。
陆显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做机电生意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今年以来,国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迅速上升,再加上人民币一再升值,致使企业压力倍增。
以一笔50万美元的外贸订单为例,如果签合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5∶1,4个月后汇率升至6.3∶1的话,那么结账时就要少收10万元人民币。
陆显天说,以前他们会为接到大订单而感到高兴,现在却不同了,反而喜欢接小订单——有时接的越大,到时利润便越少。眼下,他最担心的是,人民币会加速升值,出口企业之路将举步维艰。
陆显天们的担忧并非多余。据市商务局一项调查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已严重压缩了我市机电产品、鞋类、阀门等出口企业的利润,致使当地出口产品的低价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以机电产品为例,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整个行业销售利润率就下降2%至4%。
“以进补出”挽回短期损失
不过,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困境,我市企业并没有闲着。
“我们就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提价。”台州星耀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同波说。汇改之初,他们没有经验,一笔稳赚100多万美元的生意,经常最后只赚90多万美元。但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觉得直接提高出口产品售价,不失为化解汇率波动风险的一个有效“招数”。
眼下,他与外商谈生意时,还尽量让对方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减少了汇兑成本,而且把人民币升值预期成本转嫁到对方身上。”张同波说。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然而,采访中记者碰到的较多企业则是采取“以进补出”的策略,即以进口原材料、先进高端机器设备等来弥补出口产品带来的短期损失。
“现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走强,美元出现疲软态势,这对进口是一大利好消息。”台州远洲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功量表示。由于近期出口产品利润萎缩,不少企业纷纷转而以进口来“止损”,今年以来,他们公司代理的进口额就首次超过了出口额。
据台州海关统计,今年前8月,全市共进口21.56亿美元,同比增长8.61%,出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8%,进出口增幅进一步缩小。
借用多种避险方法为上策
显然,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对出口企业来说,利润减少;对进口企业而言,成本降低。那么,在此背景下,台州企业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实现收汇保值增值呢?
“借用多种避险工具应是当下企业必须做的‘功课’,也是上策。”中国银行台州分行国际结算部主任王静分析,目前人民币快速升值,既有西方国家施压的因素,也有国内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快速增长等原因。
但从长期来看,适当的升值也是必然的,有好处的——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王静说,当前欧债、美债危机还处于蔓延期,台州进出口产品又以这些地方为主,所以综合运用多种汇率避险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像远期或择期外汇买卖、信用保险、外汇期权等,都是不错的金融风险规避手段。
以“远期结售汇”为例,其可以锁定未来收汇的汇率,避免因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譬如,一家企业在今年5月30日签订一笔1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同时办理了5个月的远期结汇业务(成交汇率为6.50)。那么,10月30日该公司办理交割手续时,若当天即期结汇价为6.3825,即可挽回117500元人民币的汇率损失。
对此,市商务局有关人士建议,相关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议价能力,并开辟东盟、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也是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叶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