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1日讯
“我们公司原有两个货运码头,但是随着企业逐渐投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昨天,在秀洲工业园区福莱特光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该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董建刚告诉记者,去年企业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5个500吨级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72万吨,将极大方便原材料采购和成品输出。
董建刚说,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安徽、广东等地,路途远、采购量大,如果采用水路运输,将能有效节省物流成本。此外,福莱特公司在洪合镇另有一个生产厂区,货物到达码头将能够利用嘉兴四通八达的水网体系转运到洪合,实现“一处码头两处供给”。“由于我们的客户位于江苏无锡,同样能够利用水运实现成品运送。”董建刚表示,码头建设投资能够使企业得到更丰厚的回报。
与福莱特公司建设的现代化码头截然相反的是,在嘉兴内河,还有很多低、小、散的码头,大多是一块空地上立一杆吊机、建几间简易工棚,长年靠低廉的装卸费维生。
据了解,以前杭嘉湖绍等地区的内河码头建设都是建造完成后再申报港口经营许可证,既没有竣工验收证明,也不符合内河港口规划。截至2010年底,嘉兴内河沿线有码头泊位1784个,其中300吨级以下泊位1000多个。据排查,嘉兴地区共有657家无证经营码头,多数分布于河网地带的限制性航道以及不定级航道的小港支河两侧,生产技术落后规模较小。
今年9月开始,嘉兴市港航管理部门为了进一步挖掘水运潜力,做大做强“海河联运”,对嘉兴全市码头泊位资源进行了摸底,并从10月开始开展码头专项整治,摒弃过去小而散的状况,根据沿河产业发展规划和航道特点,集中构建大宗商品物流平台,实现水运发展深度转型,建立以城郊、海宁等6大港区为主的“一港六区”内河港口体系。
“以前许多小码头都是临时的,航道沿线哪里有项目和工厂就到哪里去,这对我们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内河港口管理科科长陈亦斌介绍,像前段时间,检查人员发现在王江泾镇乍嘉苏主干线航道上有个小码头,专门为附近工地装卸沙石料,既不符合航道发展规划,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经过整治,这一码头搬迁到了另一条支线航道边,建成了一个100吨级泊位。
截至目前,港航管理部门已经完成整治201家,并力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无证小码头的专项整改,取缔非法水上作业。“低、小、散的内河码头,利润有限、污染环境,已跟不上现代水运步伐。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尽量在不影响其利益的前提下对小码头进行整治,更是为了码头的长远发展。”陈亦斌说。
在小码头化零为整的同时,嘉兴地区现代化作业码头、物流园区则加快着建设步伐。“新建的码头体现出吨位较大、技术含量较高、规划前景较好的特点。”陈亦斌介绍,10月共完成码头建设7个,本年度累计完成41个,累计投资8122万元。其中新增500吨级泊位27个,年吞吐量286万吨,使用岸线1970米,远多于100吨级和300吨级泊位。
随着中粮集团粮食码头、中远普泰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项目陆续推进,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迅猛发展,嘉兴正加速向内河货运“大”物流迈进。据悉,目前嘉兴全市已规划出20个内河公用码头,并将进一步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培育物流产业园和龙头企业,搭建现代化大宗商品物流平台,尽快缩短内河港口与大物流产业的距离。嘉兴日报 记者 郑晶 通讯员 吴婷竹 鲍大海 金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