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
上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立法听证会。沉寂多年之后,“汽车三包”再一次箭在弦上。尽管在这次听证会中,包括消费者、汽车厂商在内的16位参会听证代表无一人反对,但是“汽车三包”能否会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依然悬而未决。
作为大件商品,汽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怎么修都修不好,一直是广大“有车族们”最揪心的问题。退车换车究竟有多难?看看车主的真实经历就知道——
湖州人许先生:为了退车,我在4S店传达室蹲了半年
“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我宁可选择放弃。”看到银行卡中被退回来的26万元,湖州人许先生用了4个字总结他的状态——身心俱疲。
去年5月,许先生在当地某4S店购买了一辆中级轿车。他说,之所以选择这款车,是因为它拥有充沛的动力。可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许先生的车多次出现“爆震”问题。“发动机经常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车身也随之抖动,握着方向盘的手都会发麻。”除此之外,这辆车还有变速箱漏油等一系列问题。买车后短短1个月,许先生光修车就跑了5趟4S店,可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
忍无可忍的许先生提出了“退车”。可他的要求,被拒绝了。4S店认为,车子的问题,是许先生去非正规加油站,加了劣质汽油造成的。由此,许先生开始漫漫维权路。“到处投诉,4S店和厂家的电话,我一天打20多个,对方把我的手机都屏蔽了。”
他也尝试过诉诸法律。“我咨询过律师,但被告知虽然有汽车三包规定,但官司很难打。因为法律讲究的是证据,需要鉴定报告。可鉴定费用贵得离谱。而且即使去做了鉴定,离最终的退车赔付依然很远。厂家和4S店都很强硬,让我随便告去,官司是肯定赢不了的。”
“消协、工商、各家媒体,我一个个找,不停地带着一拨又一拨人上4S店讨说法;对方不接电话,我就换借别人的电话投诉,继续找人……”为了能退车,许先生甚至辞了工作,天天把车停在4S店门口。“人就坐传达室里。碰到来买车的人,就跑上去诉说我的经历,让他们别在这买车。”
这种极端的维权方式,许先生坚持了半年。最后,4S店屏不住了。今年4月,厂家与4S店与许先生达成和解,不仅退回了许先生23万元购车款,还赔了购置税、上牌、装潢费用等3万元。“看似维权成功了。可实际上,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车子的价值;而4S店和厂家的损失,更是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没有别的办法,这么做,只是为了争口气。”
汽车维权专家宫技师:7年近千起投诉,退车成功的仅两起
2004年,国家颁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汽车三包”被正式提上了议程。同年,杭州中奥汽车有限公司的宫孟辉技师,也开始了汽车维权之路。7年时间中,宫技师在报纸、电台、电视等各种媒体上出现,用他的专业知识,帮助很多车主处理了汽车投诉。
“粗略统计,这些年,我经手的汽车投诉维权案例不下1000起。其中车主提出退车要求的,至少占一半。可是,真正退车成功的有多少呢?两起!”
宫技师告诉记者,哪怕是这凤毛麟角的成功案例,也并非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一是不停地找媒体,用媒体口诛笔伐给对方压力;二是找4S店和厂家的麻烦,直到对方受不了屈服了,才维权成功的。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在不停地与4S店、厂家扯皮之中,自己放弃了退车的要求。”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本报《汽车路路通》汽车维权栏目中。据记者统计,自2009年开设栏目以来,在本报协调下,共解决了200多起汽车类投诉,其中消费者换车成功的为1例(详见今年2月16日B7版报道),尚无退车成功的案例,换车、退车有多难,可见一斑。
宫技师觉得,尽管老的“汽车三包规定”面世已有7年时间,却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多少帮助。更多的汽车维权,还是依靠消费者自己的智慧与毅力。现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新规上,可事实是,要想“汽车三包”真正为消费者撑腰,还有多道坎要过(详见今日B2版)。
但不管如何,汽车新三包听证会的举行就是一个进步,“我觉得,如果汽车三包规定真的有朝一日能实行,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汽车厂家和经销商都有帮助。因为我发现,在汽车出问题的同时,很多投诉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比如,车漆坏了,也有消费者要求退车。如果这时候,有法律作依据,消费者少了很多麻烦,汽车厂商也能少挨些不白之冤,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