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第12届西博车展大幕落下。从第1届到第12届,西博车展在杭州城里红红火火了一个轮回,有靓车、有嫩模、有展销、有长枪短跑、有大小媒体、有彩旗飘飘,该有的都有了,杭州城里的老百姓到了10月份也都知道城北会有个闹猛无比的西博车展,持币待购的准车主也都知道捂紧口袋待到西博车展优惠更大。
热闹归热闹,一办12年的西博车展,眼下似乎也正进入审美疲劳的瓶颈。又是一年一度的车展办下来,虽然别出心裁地把一场展会一分为二,最大程度解决了场馆捉襟见肘的弊端。但冷眼旁观,许多人隐隐觉得,靓车少了,科技含量少了,美女麻豆大牌不见了,厂家来的人也少了,长枪短炮只有本地媒体了。
彩旗依旧飘飘,展销越来越长,今年,西博车展的下半场索性就定位成了“大卖场”。于是许多人说:“现在的西博车展真像一块鸡肋。”车展大幕落下,几多收获、几多遗憾……毕竟这样的车展一年在杭州只有一次,而杭州偏偏又是厂家的“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杭州车展,大家总归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和期待。
场馆:硬件落下最大硬伤
在许多业内人士眼里,杭州汽车城这个场馆如今已成为西博车展最大的绊脚石。西博车展像个开着辆报废车、却努力往前的选手,磕磕绊绊开不快,可短时间之内又没有好车可以换;于是就这么一路抛锚、一路修地开过来,开到这第12站,或许有些零部件直接就散架了。于是,本来看热闹的人这时候纷纷站出来说:“快看,它快开不下去了,但又舍不得把车扔掉。”
其实场馆的问题由来已久,目前唯一能够用来做大型车展的汽车城场馆和北、上、广三地三大车展的场馆不同,杭州汽车城平时一直用来做新车和二手车卖场,每次西博车展前,不得不兴师动众“动员经销商暂时搬家”。
年复一年,很多经销商不愿意了。位于汽车城二楼一家二手车店老板在西博车展前就不停地抱怨,“我们交了一年的钱,凭什么要我们搬来搬去?何况金九银十本就是销售旺季……”他的话可能说出了汽车城里许多商户的心声:搬来搬去大家都不愿意,比起转移的麻烦和被影响的生意,补贴算什么?
落成不过7年的汽车城,很快就赶不上汽车品牌的发展速度,这显然是杭州的规划部门始料未及的。从前两年开始,场馆捉襟见肘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如今已成为西博车展硬件上最大的硬伤。某种意义上说,本届车展分成上下半场,主要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容纳下一场车展里所有的品牌。
正因为此,车展组委会想尽了一切办法,去年的车展,就尝试把一些自主品牌放在了萧山休博园的分馆内。地理上的一分为二,显然影响了人气,尤其是南面的展馆,那里的参展商显然大为不满。今年车展继续一分为二,将展馆上的分割变成了时间上的分割。就像一场足球赛,豪华进口车展和以销售为主的休闲购车季构成了风格截然不同的上下半场,利弊众说纷纭。
虽然解决了场馆不够的难题,但上半场把吉利硬是跟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凑在一个展馆里,多少让看客觉得别扭。来年若是仍然沿用上下半场的方式,恐怕组委会在处理展位的邻里关系时,要更多地考虑他们会不会“道不同不相为谋”。
定位:不尴不尬的大卖场
在西博车展组委会官方统计的数据中,我们看到“本届车展上下半场累计共吸引15.77万人次前来赏车、购车,现场成交3046辆,意向成交11074辆,总成交额达33.1亿元”这些数据,亦有某品牌经销商喊出了下半场5天时间共卖掉684辆的数据。
可真的有卖这么多吗?许多业内人士通过微博驳斥这些数据造假。我们暂且无法考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仅仅来看这次车展本身,我们应该评价它是一场汽车新车新技术的展览好,还是说它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展销好?
除了国内几场大型车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性车展,索性将目标转移到卖车。销售已成为这些地方性车展不可遏制的趋势,杭州也是其中之一,部分参展商干脆从前几年的发布新车、新技术转向“我们就是来卖车”的直言不讳。在车展下半场开幕的前一天,郑州日产厂家代表就告知杭州媒体,“对于杭州车展这类C级车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卖车,无可非议。”也有通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杭州车展现在越来越像“鸡肋”,我们总在犹豫去还是不去。在许多参展商眼里,到底是展示自己厂家实力还是帮当地经销商卖车,确实是个纠结的问题。
只是怎么看,上半场都不太像卖场,下半场又不太像车展。对那些暂时没有购车需求的普通观众来说,什么样的吸引力能让他们穿过半个杭州城,冒着停车被抄牌的危险,上下半场各花50元来捧场?恐怕是车展票务部门需要思量的。
杭州,这块国内车市的风水宝地,如今越来越烹不出年度车展这顿“年夜饭”的团圆滋味,甚至于被别的城市嘲笑成“大车市、小车展”。这究竟是因为展馆跟不上这个硬伤所致,还是办车展的理念所致?这硬件和软件上的双重软肋,将成为未来几年杭州车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