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浙江在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媒体记者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新闻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进《民生帮帮帮》、《警察出更——记者蹲点派出所》等发自一线的专栏报道。

·走基层:“爱心早餐”情暖求职农民工(图)
·走基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网络时代”
·走基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网络时代”
·(走基层·现场目击)这里为何不闹“用工荒”?
·金华公安“服务在线” 打造数字化警察、人性化服务
·麻烦自己方便百姓 台州精心打造“网上公安局”
·点亮爱心灯 中国柯桥网开设“爱心社区”公益频道
·服务海外华人 温州网走出国门开办“海外手机报”
·多语种细分服务对象 “中国·宁波”开政府网站先河
·创新宣传载体 宁海新闻网传播“四大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走基层 正文
18年奋斗在铁路第一线 专家型工人史松建的"跨界"之路

用心测量

  浙江在线杭州11月2日讯(记者 施宇翔 通讯员 王巍松 张明) 中铁一局杭州地铁轨道项目部的大院里,闪光灯此起彼伏。一位身着蓝色制服的铁路工人被记者团团围住,他黝黑的皮肤,中等个子,脸上憨憨的笑容。

  什么样的工人能吸引这么多媒体的关注,聚光灯下,他又有何神通?

  他叫史松建,今年36岁,目前是杭州地铁一号线作业一队的一名领工员。从一名出色的电工做起,史松建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成为焊接能手,再到轨道司机、机械钳工……只要跟铁路建设有关的工作,史松建都能做的有模有样。

  中铁一局新运上海城轨公司经理王巍松这样形容史松建:只要是他所涉及的专业,他必然要在这个行业里做第一,坚决不做第二。

  从普通工人到“多面手” 他靠的是勤奋刻苦

  “70”后史松建是陕西耀县人,年纪不大,工龄却不短。93年进入中铁一局工作后,先后参与了宝中、南疆、京九、上海地铁、杭州地铁等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建设。

  刚参加工作时史松建才18岁,在宝中线钉联厂当电工。一扎到工作里,史松建就表现出刻苦好学的作风,不但向老师傅求教,还利用休息时间钻研技术。

  在一次施工过程中,史松建发现焊轨作业超时,影响了作业效率。本应是技术人员来解决的问题,史松建却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任务,随后又是一阵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史松建通过改造正火机的电路板,使钢轨焊接作业效率提高近两倍。这项成果获得了陕西省QC二等奖。

  刚开始工作,这位“工作狂人”便开始了他的刻苦钻研之路,之后每换一次工种,史松建都会抽出空余时间学习,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做到最精最好,成为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

  很多普通工人,都只是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分内活,但史松建为何要跨领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他究竟为了什么?

  “现在的铁路工作,和10几年前完全不一样,技术的革新、产品的升级,如果自身不跟进学习,很容易落后,甚至被淘汰。”在史松建看来,多学一项领域的工作,对自身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就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史松建不断发掘自身潜能,掌握了多个领域的技能,在工友眼中,他就是一个“全能”、“多面手”,他是钢轨焊接技师、高级电工,还是电焊工、起重工,并取得了轨道车司机、汽车司机驾驶资格。

史松建指挥吊装作业

  “火眼金睛”发现地铁线路沉降 严谨是他的座右铭

  从2010年开始,史松建开始在上海地铁2号线从事地铁养护工作。2号线是链接浦东国际机场与市区和世博轨道线相交的重要运营线路,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客流。

  半夜三更,他常常一人沿着线路在狭长的隧道里行走,仔细检查每一个扣件是否松动,标识牌有无脱落,轨道线路质量有无隐患。

  史松建告诉记者,线路养护工是地铁安全的守护神,要有一双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

  去年6月份,在一次日常的巡检中,史松建发现,一处横通道的线路出现了沉降。

  “当时第一次巡检发现它下陷了3毫米,第二次巡检下陷了5毫米,第三次发现它还在沉降。”史松建说,当时一连三天,他都密切关注着这条线路。

  记者随后从中铁一局集团工程师王博那得知,沉降3毫米或者5毫米,都是在日常检查允许的范围之内。

  虽然在误差范围内,但是史松建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把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了工程技术部门。

  王博说,得知这一情况后,中铁集团马上组织了专题分析,以最快速度采取了注浆、调整轨道的结构高度这一方案。随后,沉降现象完全消失了。

  一个安全隐患,就这样消失在了萌芽状态,得益于史松建严谨、认真、精细的工作作风。

  谈到那次发现沉降隐患,史松建说,做工程就是要做到一丝不苟,毕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必须把隐患降到最低、更低。

  在日常的工作中,史松建就做到了处处严谨。每一次接线他都要做到拨线头、接线、包扎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恰到好处,线条流畅,工艺美观。他告诉记者,能处处严谨,习惯就自然养成了,工作质量就有了保证。

  18年跑遍大半个中国 最大的心愿是家人过得好

  史松建出生在一个铁路家庭,父亲是铁路工人,子承父业,史松建也选择了铁路,成为一名标准的“铁二代”。

  干铁路的人都知道,经常在外漂泊是家常便饭,长期与家人分离,需要承受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史松建有个贤惠的妻子,一个10岁的女儿。女儿从小到大,史松建都没见过几面。他告诉记者,女儿有一次上小学的绘画课,老师要求大家画出自己的父母,可女儿想了半天都画不出父亲的模样,最后交了一张只有妈妈的画。

  说到这里,史松建眼眶有些湿润,不过,他又马上说,其实大家都一样,并不是我特别敬业,每一个铁路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故事,只是,我觉得有点对不起女儿,真想一直陪在他身边。

  在史松建18年的工作生涯里,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陕西、山西、广东、新疆、上海、浙江……每一次去一个地方,就要长期扎根在那,直到工程完工,一年最多只能回家一次。京九线铁路施工,他甚至三年不曾回家一次。

  在记者一天的采访中,史松建给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憨厚、勤奋、朴实。他不怎么多话,总是憨憨的笑容。工作时,却是满脸严肃,每一个螺丝拧进去,他都用出十分的力气;检查铁轨是否平衡,他会把脸贴到地上,眼睛睁到最大,然后起来,轻轻拍去脸上的尘土,奔赴下一个点继续。

  不善言辞的史松建,却总会在你不经意间,给你递上一杯水,或是一块毛巾,处处体现出他的细心、周到和温馨。

  谈到自己的心愿,史松建想了半天,“没什么愿望吧,我只是希望家人在陕西可以平平安安,可以过得好。”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